语文PLUS 教研 ID: 161115

[ 徐名龙 文选 ]   

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的思索

◇ 徐名龙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应当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这是他们学习和今后参加工作的需要。然而纵观高、初中各级考试,现代文阅读得分率都相当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失误反映出学生解题能力差,语言感知力、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分析力、文学鉴赏力都比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文阅读试题大都游离于课本,从眼前的功利出发,不如多花些时间讲语法,讲古文。也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文易懂好学,教师无“货”可卖,无“戏”可唱,在教学中随意性强,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不甚规范。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读现代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能看懂,所以阅读时走马观花,粗粗浏览,不加思索,可是一问一考就说不出所以然。平常不从课内得法,一到考试,考课外文章、语段,就像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这些都说明不重视、不研究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和训练是错的。从眼前升学、学习或将来从事工作的需要角度来看,不但不能忽视,而且教师要想办法教好,学生要学好,尽最大努力地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探讨的问题是很多的,在众多的问题中,我想谈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那就是应以什么作为抓现代文阅读训练的重点。
  现代文的阅读,不外是内容和形式两个大方面,而正常的途径是通过形式去接触、感知、理解、鉴赏内容,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他认为从“缀文”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先构思、立意、布局,然后才遣词造句,但从“观文”的角度看,倒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篇章结构和作者立意的所在,所以观文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阅读能力。“观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其文体的多样性自不待说,同是一种文体的文章,还有表现技巧的不同,谋篇方法的不同。同一题材的作品,也有作家不同的语言和风格。总而言之,这个“文”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而这些特点都应该是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并运用于阅读实践的,但这些方面不能没有主次,不分巨细。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呢?我认为:一是对语言的感知力,二是对文思的分析力。
  先说对语言的感知,这里所说的对语言的感知,不是指语言的基础的常规性的认字、正音的静态教学,而是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动态教学,也就是说是指:语言如何准确、有分寸地表情达意,或如何周密有条理地表情达意,或如何形象、生动,爱憎分明地表情达意,这就关系到课文中一些语言现象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如用词,语词孤立起来是静止的,单一的东西,而实际运用起来即是活的动的东西了,我们对语词的理解,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作出对语词含义的优劣正误的判断,只有理解了语词的语境义,才能对句段作出真正的理解。词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分析关键性词语,尤其是那些能体现全篇思想内容、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举足轻重。词的感知是如此,句的感知也是如此。
  至于一些起着串联文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就更不能就句论句,还应当联系段,联系篇领会其作用。总之,对语言的感知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可以调动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作为理解分析的依据,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化为动态的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是对文思的分析,何谓文思?文思是“行文思路”的简称。行文思路是作者或者反映生活或者阐述看法所走的路子。阅读文章必须能理出作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理清思维发展的过程,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领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思路。但有的人读书,东抓一句,西抓一段,取其所需,弃其所恶,是不能准确理解文意,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现代文课堂教学必须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阅读全文如此,阅读一个段落也是如此,全文有全文的思路,段落有段落的思路,全文思路的表现就是篇章结构,段落思路的表现是段落的层次,在分析段落层次时应特别注意段与句子的关系。
  研究全文文思必须和文体特征结合,记叙文应着重研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议论文应着重研究论证过程;说明文应着重研究说明顺序,这是文思在不同文章中体现的特点。在分析理清一般行文思路时,还应注意一些艺术化了的文思。
  要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除了明确阅读训练的重点外,还应该克服“满堂灌”的教法,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语文课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不待老师讲”而“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改”而“自能作文”的能力,即具有解决、探索未知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知识仅是“鱼”,而自学能力则是“渔”,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也就发展了智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就能在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教学设计中,去寻找最好的指导学生的读法,想出种种诱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改变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疱的教法。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由已知达到未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明觉中学]

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的思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