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若要青少年学生及时汲取新知,了解信息,掌握时代发展动态,则很有必要从小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培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补充课内学不到的东西,从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学习语言,提高思想,发展思维,并在阅读中学会课外学习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 俗话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本中许许多多的科学阅读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因而可以说科学阅读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兴奋剂”。大量研究表明,优秀学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在课外阅读了大量的有益读物,有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和科学的课外学习方法。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课堂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作为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兼顾。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所经历的知识学习只是科学世界中的一点浓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浅尝辄止。科学世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为他们打开和课堂知识有所关联的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我觉得让学生随意地阅读有时只流于形式,不能解决知识扩展的问题,教师的指定也很必要。例如:在认识“风”这一自然现象时,可指定学生看天气预报,看防护林知识等,全方位地认识风向、风力用处和弊端,让学生不仅了解教材中介绍的风,更了解大自然中的风,世界各地的风。再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这些活动,我们把它作为书香校园活动以及学校特色教育的一部分。
为了通过科学阅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还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主要做法有:① 争取家长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科学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给予支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杂志。②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如《人类登月大事记》《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电话》都涉及到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触一点高科技领域,不仅使学生了解科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活跃学生思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精神。③ 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在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发动每个学生至少带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而且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补充,很受学生欢迎。④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重复,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还可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如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等的阅读,不仅巩固了新学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的智力将起很大的作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靠任何单一的教学策略或学习活动都是无法办到的。从书本中学习科学与科学探究是互补的,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阅读,有助于拓宽视野,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