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选题应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愿望。同时还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掌握写作方法。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总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一、 注意积累,准备写作的素材
在教学中,可直接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积累写作的素材。
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后面的习题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广泛,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写日记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一次活动后,就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 通过读课外书来积累。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也不用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真正的作文教学方法,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写作的技法、技巧,而是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广阔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在写作的实践中习得写作方法。
二、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呢?我认为,一是作文要和学生的游戏相结合,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应能最大限度地为孩子们提供互相交流、互相观察、互相学习的场景,应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让学生乐于参与。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也是大脑最能收集信息的时候,这时写作效果也就最佳。二是作文要和学生的生活相链接,打开生活的源泉,老师不能总以范文引路,学生在接受灌输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的观点都给淡忘了,所以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我认为,老师不应该只教作文,更应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当他们的观点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非常乐意把作文当成一种倾诉的方式。三是作文要和学生的想象相结合,拓展创新的空间。作文的根本在于创新。要创新,教师的教学就应具有创新的意识。人的想象是最富有创新性的,更何况天真烂漫、敢于想象、不受拘束的少年儿童。教师的作用就是把作文和学生的想象空间链接在一起。因此,教师要敢想,要能拓宽学生的写作角度。作文是对思维的表达,思维是丰富的,有个性的,甚至有一定深度的,那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也应是多彩的,表达也应该是自由的。比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这样就给学生理清了思路,也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了铺垫。
三、 方法指导,渗透在教学之中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对学生的写作具有指导性、启发性。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而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家乡或校园的四季景色;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拿自己同扫路人作个比较,找出差距,让学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提高作文的水平;理解了《鹿和狼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讨论善和恶的话题……不仅在课文的拓展延伸环节要让学生尝试进行习作训练,而且对一些具体课文的指导也要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比如课文的写作顺序,前后照应和篇末总结全文及点明中心的写作手法,承上启下的过渡方法,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看似是阅读训练,其实暗含着对作文方法的指导。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在不经意中就学会了写作。
四、 关注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例如在语文课上,我按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优秀”。因而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三四年级经常不及格,今天王老师给我打了‘优秀’,我觉得写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同时我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就这样,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总之,作文教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启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时得心应手,进而达到水到渠成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