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来听了10节习作教学比赛课,课时划分基本上是10分钟读题讲要求,20分钟左右让学生习作,再留几分钟评析。这样的习作教学可以有几枝“独秀”,但不可能春色满园。若想让全体同学都有话说,习作课前的活动准备、情感蓄势、资料收集等工作必不可少,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习作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 活动准备,让习作回归生活
习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而学生生活主要由丰富多彩的活动构成,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1. 课堂活动勤安排。在写活动类习作时,教师巧妙组织了各类游戏,如:“玩转溜溜球”“橡皮大战”“驰骋溜冰场”“象棋赛”……在教学“写一次有趣的游戏”(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师让学生捉来蚂蚁,用樟脑丸画圈将蚂蚁圈定在一个圆圈内,并不断缩小范围,观察蚂蚁的不同反应,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给这次游戏起了许多有趣的名字:《蚂蚁斗士过河》《蚁国英雄》《蚂蚁突围记》等等。六年级下册习作4要求写一次实验,并要求写清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纸锅烧开水的实验”“镁燃烧的实验”“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学生是亲历者,因为有收获,所以写起来都有话说。
2. 课外活动巧开展。在教学写“秋天的树叶”(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时,教者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捡树叶”“贴叶画”,组织“秋叶展”,学生们惊喜地发现“樟树叶在秋天成了双面人”“风儿吹过,树叶成了黄蝴蝶,自己成了追赶黄蝴蝶的精灵”。各种各样知名不知名的树叶都涌进了他们的习作中。学生亲近自然,习作就会注入活力。在教学“用统计法研究生活中的问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柱形图、画“正”法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调查,结果出现了“校园流行歌曲排行榜”“六年级快乐指数调查表”“任课老师人气指数调查表”等等。学生在交流时争先恐后,习作时也有话可说。
3. 长期观察要坚持。“观察,观察,再观察!”长期反复的观察才能为我们积累更多的材料,让我们写出属于自己的习作。在教学“写一种小动物”(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写身边的小能人”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制定了长期的观察计划,经常举行“观察心得会”。学生形成了有意识观察的习惯,于是习作中的小动物活灵活现起来,笔下的小能人有血有肉起来。在教学“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时,以前采用的方法是课前要求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课上汇报交流,结果习作变成了学生拼凑词句活动,说的全是别人眼中的“朝霞晨雾”“春风秋雨”。这一次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早早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开展观察活动:学生可以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看日出,可以躺在草地上看云彩,可以走进春雨中、沐浴在晨雾里,也可以透过窗户看月圆月缺……这样一来,学生发现自己虽身在高楼中,但只要留心,各种自然现象不仅可以看到而且还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4. 特别活动要落实。在教学“写家乡的名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为了不让学生抄资料,走过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组织了采访小分队,采访靠踩三轮车资助学生上学的严展红、成功的企业老板和拾金不昧上了电视节目的同学。这样特殊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积累了写作材料。
二、 心理准备,为习作积淀情感
针对学生习作中常出现的“虚情假意”,笔者认为习作前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准备,有几种做法可供参考。
1. 引发学生真正思考。在教学“写一位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我先让学生搞清楚自己是喜欢还是崇拜心目中的那个人,若喜欢,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述。若写自己崇拜的一个人,则要问清楚自己究竟崇拜的是谁,为什么崇拜他?哪一件具体的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当问题问到实处时,学生的思考也会触到心灵深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便会跃然纸上。学生在习作中有的细致地描绘了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有的深情地描写了感动社会的优秀人物;还有的俏皮地描写了眼中的明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生写出了心中最崇拜的人物——影视剧明星李连杰,习作题目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崇拜的理由是这位明星演技高,拍的片子很搞笑,习作还写出了更重要的崇拜理由是:“李连杰工作特别勤奋,当他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他竟然连续工作了好几天。”这种为事业打拼的精神感染了他,学生是有感而发。教育的作用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习作教学中教师有时就是一个呼唤者,只有引着孩子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抒真情。
2. 以真情触动孩子的心灵。在教学“对别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时,先让学生放宽心,想说什么说什么,可以是成长的烦恼,可以是对别人的建议,也可以是学习上的困惑,老师还可以率先垂范说说自己最想对学生说的心里话。这样一启发,学生才会真情流露。
三、 资料准备,为想象插上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想象作文。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有一篇习作,要求是“面向浩瀚的天空和皎洁的月色,展开想象,然后写下来”。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在习作之前教者让学生收集了关于月亮的资料,学生的发现可真不少。课前学生介绍了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还有关于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故事、北斗七星的传说、民间关于朱元璋伐元而流传下吃月饼的习俗,以及有关登月计划、月球探测仪的发现……神话和现实、古典和现代的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的资料准备,让学生的思绪如插上翅膀一样飞上了天,习作如抹了油一样顺滑。在他们的笔下:流星成了调皮的孩子,想溜到人间看看,却一不小心滑进了无边的大海;牛郎与织女相会时,孩子自己成了那牵线的红娘;更有后羿的神箭射向月亮时,“一箭射得乌鸦升天,一箭射得吴刚斧断,一箭射得桂树直冒火星”……
习作教学需要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累情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生成”好的习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