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名著一般都较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我们可以用图视的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出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行图片描述,并展开联想,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告诉他们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作者又是怎样来写这个故事的呢?这个人物还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再进一步,可借助影视作品,进行阅读。“影视阅读”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从思想上和视觉上汲取营养,引发阅读兴趣,更加关注名著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为名著阅读习惯的养成作良好的铺垫。如播放《荒岛余生》的一个片段:主人公处于一个荒岛,赤脚艰难地走在水中,脚烂了,鲜血从红肿的腿脚上流出来。主人公咬着牙,脱下上衣,把它撕破,包裹在脚上,拄着棍子继续前行。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出现这一幕,学生都很想知道。这时候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二、 故事讲述——让学生喜爱名著
组织“名著经典故事”或成语俗语故事比赛,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然后问学生:徐庶是何许人也?这里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如果学生不知道此故事,也可以先把这个故事说给学生听。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再给出几个有关的成语俗语,让学生把和这个成语俗语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通过自己去选的过程主动去读名著,为了要讲好故事,他们乐意去了解整部书的内容,乐意去探讨文中人物的性格,然后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其他的同学就会更快地了解名著里的有关内容,更好地把握重点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带动一部分同学去读其他的相关故事。
三、 名著主题歌演唱——激发学生亲近名著
充分利用现在的中学生喜欢唱歌这一点,专门买了《名著影视主题歌专辑》,在班上让几个唱歌爱好者先学唱,然后利用团队课或班会课教全班同学唱,让学生在娱乐中走进名著,在唱中把握名著的主题或人物的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学生们唱会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主题曲后,再上有关的节选小说,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唱过的、看过的和书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适时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们就会主动阅读名著。
四、 经典名句摘抄——让学生赏析名著
名著阅读实质上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研究性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突击完成的,它是一种长期的自觉的行为。对有些自己特别喜爱的名著不是一两个学期就能够读完放掉的,它需要学生去细细地、反复地品味和思考。让学生略读与精读结合,学会通过经典句子赏析名著。要求学生摘录书中的一些原话,结合自己对本书的阅读,写出相应的理解与同学交流。
五、 名著知识抢答——强化阅读内容
要想让名著伴随学生们成长,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记住一些重要的内容,“开心辞典”之类的栏目,学生很爱看,并且百看不厌。我们也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保持阅读兴趣的持久性。首先让同学们分小组出竞赛题,而且要准备好答案,然后由学习委员收集,成立出题小组出好竞赛题(老师可以帮着在网上等地方找一些有价值的题),最后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抢答,优胜者奖励。
六、 写作交流——使阅读进一步深入
对于名著的阅读,我们还可以用写作交流的方法使阅读进一步深入。可以让学生读了之后,自由写读后感,也可以采取命题或半命题的方法进行写作。如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陵十二钗”,就出了个题目: ,我想对你说(横线上要求填“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要说出话来,必须对书中的该人物比较熟悉,必然会去看书,而通过写又对人物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店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