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680

[ 韩建荣 文选 ]   

《荷花》一课的教学反思

◇ 韩建荣

  【情景说明】
  教学时我配上优美的古筝乐曲,结合多媒体课件范读课文,顿时就把学生带进了文本的情境,深深感受到荷花与众不同的美,使学生的感悟得到升华。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并富有个性,面向全体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一、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动画课件不仅刺激着学生的眼球,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 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挑战读、配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 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悟出荷花的生机勃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受,想象荷花的神韵之美,学生有滋有味地体验着美感。
  四、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对同样的文字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有同样的理解,也会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在指名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时,我没有简单地予以评价“读得好”,而是称赞他读得多抒情啊!或者是说“读出你的感受了!”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提示学生除了这样读,还有其他读法。因此,很快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读法,我对每一种读法都予以肯定,孩子的个性在朗读中尽显出来。假如我对读得好的学生说“好极啦!”那么,很可能后面的学生都会模仿着他去读,这样的评价鼓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在这个案例中,我不仅尊重发言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也尊重其他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不时地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王庙小学]

《荷花》一课的教学反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