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629

  

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策略谈

◇ 姚 瑾

  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研究,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如何有效指导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方面,本人有一些想法:这就是应着力思考途径方法,优化措施策略,使学生主动创新的思想不断深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一、 创设环境,让学生处在积极研究氛围之中
  一个良好合适的实践活动环境将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它会以其独特的方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熏陶孩子们的心灵,涵养化育,埋下科学的种子,在不经意间悄然生根、发芽。为激发学生们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热情,应着力创设浓厚的小课题研究环境氛围。
  1. 让时空环境吸引人。校内,可充分利用实践课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时还根据内容需要将实践活动时间与班队会、晨会,或某一学科打通使用。校外,可广泛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在空间环境的保证上,应着力加强科技教育与小课题研究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利用闲置校舍、专用教室、学校橱窗、教室墙报、班级黑板报等阵地,展示一些小课题研究内容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吸引学生,引发思考,唤起师生对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2. 让人际环境培育人。在指导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为共同开发者,教师的角色更准确地定位为合作开发者和辅导者。相关部门对师生的探究开发应予鼓励引导,多让师生动手、思索、发现,避免越俎代庖。总之,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竭力激发并精心呵护师生对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3. 让应用环境激励人。对学生研究出的成果,要为其合理应用并产生效应搭建展示平台。通过校园广播站、培训班、上网、投稿、评奖等形式,宣传学生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展示师生小课题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增加师生研究的动力和参与的热情。
  4. 让周围环境支持人。可以通过发告知书、师生会、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协调好老师、学生、学校、家庭的关系,争取社会、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开发出有价值的校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二、 精选课题,让课题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
  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时,我们依循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原则,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方面入手,坚持扎根现实生活,在拓展实践领域的前提下优选精选各种研究小课题。
  1. 征集生活中最好奇的问题。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为基础的,是由学生的动机激励和指引着的,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积累”学生的好奇,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可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向学生下发 “生活中的发现卡”,让他们把生活中的发现、疑惑、思考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在卡上,然后及时投入“发现箱”内。实践证明,源自学生兴趣的、源自学生生活的小课题才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也是最适合他们去研究的课题。
  2. 实践活动中滚动生成课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而开展探究性教学,往往在课时上受到限制。因此为服务于小课题的研究,应充分挖掘地方的有效教育资源,多渠道开辟学生的实践活动基地。如近年来镇工业园区和农副种养植业建设发展很快,学校可与分管领导联系,选择“纤维、有色玻璃、草莓种植基地”等多个单位作为实践活动基地。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对知识的积累,学会在原有的探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延续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使新的研究课题不断生成,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3. 适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题。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虽然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雏形,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多次的失败,很容易让他们失去信心。因此,每一项小课题研究在启动之初,老师必须加强对选题的指导,适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小课题。可成立“课题信息中心”,“中心”成员分别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课题信息中心”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家乡四大资源板块制订一系列研究方向,负责搜集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他们确定单元主题或提供有研究价值的参考题。如“为什么最近阳山上的白鹭多了起来?”“我们学校操场上长的菇是什么种类的?”“樟树能防蛀,可学校围墙边的樟树上为什么长满了虫子?”这些来源于生活却未能引起学生们注意的问题,一经提供给他们,就大大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
  坚持优选精选每个研究小课题,始终让课题扎根于学生可观可感的现实生活中和亲历亲为的生产实践中,这不仅增强了小课题研究的效度,也避免了小课题研究的盲目性,更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小课题研究的成效性。
  三、 构建模式,让有效指导落在探索规律之中
  如果说“选准研究课题”是课题成功的前提,那么“科学研究课题”将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努力探究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中小课题研究的策略,摸索出小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构建研究活动的基本模式。
  1. 制定研究计划。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就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设计,并提出要求或注意事项。像“调查”这一环节的设计:明确“调查”的组织形式,根据专题研究需要,采用个人或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如在进行“家乡村落河道情况调查”时,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这样的研究计划:① 调查所在家乡村落的河道情况;② 观察村落环境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③ 你认为家乡绿化美化情况如何,找出优点或不足之处;④ 提出改善家乡状况的设想。以此保证“调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搜集研究资料。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做好较详细的调查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如在“家乡风味美食”的调查中,学生们利用双休日亲自来到饭店、宾馆、小吃摊等地方,了解小笼馒头、和桥豆腐干、高塍猪婆肉等家乡名菜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特点、口感、价格以及历史渊源等问题,并亲自品尝,拍摄实物照片,认真填写调查表。在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后,学生又开始查阅报纸和杂志、上网寻找、到书店和图书馆查找资料,这样就对家乡风味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撰写研究报告。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搜集到的资料对所调查的内容有了全面认识后,就从中去粗取精,整理概括,写出专题报告。如撰写“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专题报告,学生们有的以列表形式,有的以统计图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直观展示。还有很多同学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计算出了家乡人一天将消耗多少棵树木,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给我们带来的环境隐患。
  4. 升华学生情感。在学生个人写出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交流、汇报,进行思维碰撞,达成共识,使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如在进行了“家庭丢弃塑料袋的调查”后,组织学生召开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队会。会上,大家围绕白色垃圾的污染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一份环保倡议书。在他们的倡议下,全校师生积极学习、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四、 展示成果,让学生乐在分享成功之中
  “研究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们有满足感、成就感和成长感,更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成果分享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展示方式:
  1. 课题展板展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较多,如照片、图片、文章,我们可用系列展板的形式,在班级或校园里展出。如我校将一次性筷子的调查使用活动成果以展板的形式在校园里进行展示,不仅让学生看到研究的成果,也让每个学生都看到了研究的全部过程,学到了研究小课题的方法途径。
  2. 课题档案展示。课题档案袋指的是把能体现开展课题活动情况的材料装入它的“课题档案袋”,用作品和成果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学期初,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布置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成长档案袋封面,把平时值得收藏的课题研究成果放入成长档案袋,学期结束时进行展览,对特别优秀的进行全校性的展览。
  3. 课题答辩展示。每一学期对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可进行课题答辩。由老师、学生代表组成课题答辩小组,对学生结题的小课题进行论证答辩。课题答辩的一般过程如下: A. 进行答辩申报。B. 课题小组准备答辩。C. 正式课题答辩:第一答辩人陈述课题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课题答辩小组提问,旁听人参与提问。课题答辩小组对成果进行鉴定,发放证书,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奖。
  4. 成果发布会展示。当学生的课题通过了课题答辩小组的评审后,可举行隆重的成果发布会,成功的学生向全校的师生展示他们的小课题取得的成果。有他们的经验介绍,有参加小课题活动的日记体会,有精心制作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照片,有课题小论文等等,让大家共享劳动的成果、丰收的喜悦,激励其他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综合实践小课题活动中来,开发潜能,发展能力,提高研究水平,从而促进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
  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指导中,有效的策略途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断地去开辟新的领域,探索新的途径,研究新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的小课题研究必将呈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①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 王厥轩主编:《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④ 余清臣:《研究性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芳桥实验小学]

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策略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