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育界有“成功教育”一说,可很少有人研究“失败教育”,即怎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提高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缺少失败教育,学生就很难最终走向成功,就很难成为一个意志顽强、性格坚韧、心理健全的新人。
失败是成功的台阶,也是磨练意志的燧石。人人都企求便捷的成功,但是对失败却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于是一旦失败真的来临,就手足无措,就焦躁不安,甚至可能惊恐万状,精神崩溃。据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中学生何伶俐,因害怕高考落榜的失败而精神极度紧张,以致在录取通知书发出前夕轻生。类似这样的悲剧的发生,与其说是学生缺乏自信,情感脆弱,不如说是教育本身长期以来没有给他们上好如何接纳失败这一课。
学会接纳失败,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以挑战的姿态去迎接失败,是我近年来在教育学生中实践的一个课题。
作为教师,如何教育、引导学生面对失败,提高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呢?
(1)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正确对待挫折,那么就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而且还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
(2) 控制好自己。
挫折产生后,谁都会感到紧张、烦闷,行为也不免有些失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一些比较积极的间接反应方式,就会避免加重挫折或由挫折带来新的挫折。
(3) 分散挫折的压力。
教育学生遇到挫折后不要把痛苦闷在心里,应当主动向老师、同学或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
(4) 转移视线。
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这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那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失败是令人痛苦的,但失败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学生学会面对失败,摆脱痛苦,挺起胸膛,从失败走向成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道拒城河社区王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