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类题材的作文在中学生作文训练及中考作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学生平时训练较多,往往难以写出新意。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会领悟一份亲情。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是无穷无尽的写作题材,它也许如天空的云彩一样姿态万千、变化多
端,它可能又如满地鸡毛一样漫无头绪、琐碎杂乱,它可能苦中有甜,也可能哭中有笑,“给爷爷洗洗脚,他脸上的皱纹好象舒展了许多;帮妈妈捶捶背,她的笑容告诉你,她很满足……”所以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领悟其中的亲情和内涵。如吉林某考生的满分作文《感受父爱》片段:
“倩倩!”“嗯?”“吃不吃苹果?”“不吃。”“梨子?”“不吃。”“橘子?”“不吃。”“香蕉?”“不吃。”……
半小时后:
“倩倩!”“嗯?”“吃个苹果?”“不吃。”“梨子!”“不吃!”“橘子?”“不吃!”“香蕉!“不、吃——”……
这段文字采用对话形式通过词语的组合堆叠,通过标点符号配合词语产生的微妙变化,生动、精练、细致地刻划出父女俩之间的思想情绪和态度,表现出了父亲的口气后来有硬又有软,可女儿的态度却越来越厌烦,乃至最后大声叫起来表示坚决不吃的情节,既使读者感受到父亲过分的爱使子女感到的无奈,更使读者感受到父亲近乎于罗嗦的问话中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浓浓的关爱,亲情与任性的对照,写得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真实感人。
二.注意品味一份感动。家庭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误会,个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秘密,误会的消除可能会产生更深厚的爱,秘密的保留可能会使情更真,“家庭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单纯的,然而正是在这单纯而又平淡的生活中,蕴涵着很多瞬间的感动”,这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句话,一辈子,一份情,一杯酒……”无数的感动会在其间产生,无尽的爱会在其间流淌。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着力描绘了父亲在家境艰难的背景下送自己去车站时艰难的背影,品味着那份苦涩和辛酸,怎能不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因此作文要善于去发现家庭生活中的感动,善于去捕捉生活中的瞬间。
三.善于进行一种比较。家庭生活中有无数可进行比较的事情,祖辈与父辈乃至孙辈思想的差别,各种家庭成员心灵的碰撞,家庭条件前后的变化……在生活的变化、事情的发展中通过比较反映人间冷暖善恶,反映思想精神,其中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一般宜以某一个事物、某一件事情、某一个细节作为载体,采用前后呼应的方法巧妙进行表达。例如某考生写《牵手》一文,巧妙通过儿时母亲牵着我的手过小桥与现在我牵着母亲的手走大街的对比,刻画母亲在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中衰老、我在母爱的沐浴下成长的镜头,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让人感慨万千。类似的载体可以寻找很多,例如以“捶背”为载体,写幼时爸爸为爷爷捶背,现在我为爸爸捶背;以“挟菜”为载体,写幼时奶奶挟菜给我吃,现在我挟菜给奶奶吃;以“车子带人”为载体,过去爸爸骑自行车带着我在近郊游玩,现在爸爸用私家汽车带着我们全家远行出游……这样或反映一份亲情的延续,或表达一种家庭恩爱的气氛,或反映社会的变化发展,显得情真意切,缠绵感人。
四.适当变换一个角度。写作文在构思阶段要善于变换角度,通过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打开自己的视野,多想出几条思路,然后进行甄别、挑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力求新颖脱俗,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力求先声夺人,避免人云亦云。例如写“家”的作文,就不能仅仅想到自己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还可以想到寄宿生的宿舍也是一个“家”,学校也是我们的“家”,更要想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想到“奥运大家庭”,地球也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还可以再变换一个角度,把“他家”写成“我家”,把“我家”写成“他家”……;还可以逆向思维,以“无家”写“有家”,以“有家”写“无家”;不仅要写家庭之乐,而且要敢写家庭之悲;不仅要反映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而且要能够把“小家”放大成“大家”,去表现祖国之家、地球之家、宇宙之家……总之,一个角度的变换,会使你的作文思路顿然开阔,思想挖掘深邃,境界立刻升华。
王建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