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38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 杨 晋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中外文化精粹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情况,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调查了所授教学班的学生。
  
  1.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笔者在调查中列举出古今中外名著50部,以此了解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强调即使没有读过原著,只要知道该书的大概内容就算是读过该书。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80名学生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全部读过列举出的名著,读过40部以上的只有6人,读过40-30部的有16人,读过30-20部的有24人,读过20-10部的有53人,读过10部的有77人,调查还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连《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都没有全读过,有不到1/3的学生没有读过外国名著。
  
  2.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笔者共设计提出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写出中国的四大发明”,第二个问题是“写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第三个问题是“按顺序写出中国从秦朝到清朝各朝代的名称”,第四个问题是“抗日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第五个问题是“说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回答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应该说,这五道题并不难,然而结果是能够全部答出中国四大发明的有2/3,能够全部答出四大文明古国名称的不到一半,能够正确写出中国各个朝代名称的只占不到1/3,知道抗日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寥廖无几,许多学生无法正确解释什么是解放战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比较匮乏的。
  
  3.学生对乐曲知识的了解情况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二泉映月》、《十面埋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曲的作者分别是谁。从回答的结果看,没有一名学生能够全部答出,只有几名学生答对2/3,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1-3个,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一个也回答不出来。这些结果表明,应该加强学生艺术修养,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高职学生课余日常生活大都是玩牌,聊天、购物,少有学生读名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的活动也是个别学生的,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学生基本的人文知识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历史、艺术知识知之甚少,文学修养不高。
  
  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
  
  其实,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文素质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入学时考分低是其中的原因,但是,根本问题还在于学生全面素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人文知识缺乏。
  
  1.缺乏人文知识,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较差
  在应试制度下,学生尤其是理工医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加之社会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职业技能比人文知识更重要,这也使许多高职学生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就直言不讳地说,看文学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到职业技术学院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读课文欣赏文学的,况且,单位招聘的时候,问的都是英文过了几级,获过什么奖,有过什么工作经验,哪有人管看没看过四书五经老子孟子?所以,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合乎逻辑地、正确地思维、推理、论证和创造;而能力又是进一步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况且,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是可以内化为做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内在的文化素养的。
  
  2.缺乏人文知识,导致学生自身的工具化
  在高职院校,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有偏差,普遍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缺少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途径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学校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以及人才市场对实用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就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培养上,非常重视学生实用技术教育。而事实上,实用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只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但是,如果只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那么也只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掌握娴熟技艺的“工具人”或“半个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而非全面发展的人,这种缺乏使学生将来很难真正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早在1952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深刻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3.缺乏人文知识,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的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早已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学院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需要具备三张“通行证”:一是学科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个人事业心、责任心和开拓能力的,第三张“通行证”就是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在能力方面最不满意的是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对待工作的状态上普遍认为学生缺乏责任心和细心的态度,工作情绪不稳定,做事不稳重,比较浮躁,众所周知,实际生活中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必须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技术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技术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与专门技能为主,是认识的、理性的活动,强调技能,具有工具的价值。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的学习,增加人文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性、认识社会,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意志和非理性上,具有一种精神的价值,这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人的素质越高,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思维方式就越灵活,发现、发明的机会也就越多[2]。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注意学生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不仅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立于社会,而且也教会他们为人的道理,使学生有业,乐业和敬业,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等技术人才。
  
  2.上好人文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有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在很多人(包括很多高职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目中,上职业院校就是要读一门好的(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工资高,待遇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现在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因此,必须切实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的,比如:学习文学,能够通过它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想象性,使学生在一种自觉的欣赏活动中,达到影响思想、情感的目的,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学习哲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学习艺术,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有关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而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所以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和科学建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适当增加课时,合理安排教学[3],只有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3.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因此,不仅人文专业教师,而且非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师都必须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师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知识,努力用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熏陶感化学生,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教师自己可以通过进修、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让专业教师在理论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中作到自觉、自然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进行各种文艺活动、科技活动周、读书活动月、演讲竞赛、书画比赛和各类体育比赛,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开展各种心理咨询与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交流活动,与社会文化相沟通,让学生在文化、艺术、科技的浓厚氛围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彼此交往,使学生逐渐学会宽容、合作,这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之成才,重在素质。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顺应时代的变革、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注释:
  [1]周茂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7.
  [2]孙淑艳.“高职学生课外阅读和人文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教育与职业,2007,(8):119.
  [3]钱耐香.“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职教论坛,2009(3):50.
  
  杨晋,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