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307

[ 陈安泰 文选 ]   

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常见语法偏误分析

◇ 陈安泰

  汉语属于孤立语,汉语语法的一个重特点是,依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关系,语序上基本是svo型;而韩语是粘着语,几乎每个体词后面都带一个词尾,它主要依靠词尾表示语法关系,语序上基本是sov,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不十分严格,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换。如果一个句子的语序换了,但词尾不变,那么句子成分就不变。这些特点使韩国留学生在造句时容易产生一些偏误。
  
  一.时间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偏误
  
  (1)我一年来华师了。
  (2)我八个月学习汉语了。
  (3)我来这里明天八点。
  (4)他大概到学校下午五点。
  汉语句子中的时间段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而且时间段做补语常放在谓语后面;时间点表示动作的开始或结束,时间点做状语常放在谓语前面。韩语中没有补语,时间段和时间点都用状语表示,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容易误以为汉语中表示时间段和时间点的状语和补语没有区别,因此出现了上面例句中状语和补语位置颠倒的偏误。其中,(1)和(2)是把时间段补语当成了状语,(3)和(4)是把时间点状语当成了补语。正确的语序应是:
  (1)’我来华师一年了。
  (2)’我学习汉语八个月了。
  (3)’我明天八点来这里。
  (4)’他大概下午五点到学校。
  
  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偏误
  
  (5)文化节的时候我见面了我的一个老朋友。
  (6)我想结婚她,但是她不喜欢我。
  (7)我失败了这次HSK6级考试。
  (8)他始终不吭声那件事。
  在汉语中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宾语,要带宾语须借助于介词,用介宾结构表达。有时在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前提下也可以将不及物动词换成意义相近的及物动词。上面几例都是误把不及物动词当成及物动词使用了。上面的例句应改成:
  (5)’文化节的时候我和一个老朋友见面了。或:文化节的时候我见到了我的一个老朋友。
  (6)’我想跟她结婚,但是她不喜欢我。
  (7)’我在这次Hsk 6级考试中失败了。
  (8)’他对那件事始终不吭声。
  
  三.形容词的偏误
  
  (9)我们两个是最好朋友,常常一起学习。
  (10)她们快乐吃着火锅。
  (11)你不要为他操心,他一定好做。
  (12)考试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更重要的。
  在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不用结构助词“的”, 如“红苹果、大眼睛”等;做状语也不用结构助词“地”,如“你快走,不然就迟到了。”但是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要加结构助词“的”,作状语要加结构助词“地”,这些规则本来在初级汉语中已经学习过,但有些学生没掌握,仍然出现如例句(9)(10)那样的偏误。应该改成:
  (9)’我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常常一起学习。
  (10)’他们快乐地吃着火锅。
  在汉语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补语时要放在动词后面,而且该形容词前面要加“得”,由于韩语中没有补语,所以韩国学生容易出现例句(11)的偏误。应该改成:
  (11)’你不要为他操心,他一定做得好。
  在汉语中,非谓形容词作谓语时,形容词放在表示比较的句子中作谓语时不加“的”,如果加“的”则必须放在“是······的”结构中。所以例句(12)应该改成:
  (12)’考试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更重要。或:考试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是更重要的。
  
  四.程度副词的偏误
  
  (13)今天的天气很阴沉沉的。
  (14)我们很高高兴兴地参加学校运动会。
  (15)这么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了,真厉害。
  程度副词对韩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经常出现误加、误用、重复和错序等现象。上例中,(13)(14)是误加了程度副词“很”,汉语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能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13)(14)例应分别改成:
  (13)’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
  (14)’我们高高兴兴地参加学校运动会。
  形容词前面已有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等,不能再受其他副词修饰,(15)例应该改成:
  (15)’这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了,真厉害。
  
  五.介词结构的偏误
  
  (16)你该说对不起跟她。
  (17)我喜欢躺着在床上看书。
  (18)我经常吃饭跟他一起。
  在汉语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韩国学生容易把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放在补语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也是由韩语的状语位置较为自由的特点而产生的负迁移。以上例句应改成:
  (16)’你应该跟她说对不起。
  (17)’我喜欢在床上躺着看书。
  (18)’我经常跟他一起吃饭。
  
  六.助词“了”的偏误
  
  (19)老师很辛苦了。
  (20)今天我起床很早了。
  (21)我刚来中国时汉语说的不好了。
  (22)暑假里我没有事情做,所以很无聊了。
  (23)以前我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了。
  (24)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很担心我了。
  汉语的语气助词“了”用在形容词或者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后面时表示状态发生改变。例如:“苹果红了”。但是表示过去经常发生的情况,或形容词、心理动词不表示状态改变时,就不需要用“了”。例句(19)、(20)、(21)、(22)中,“辛苦”、“早”、“好”、“无聊”等都是形容词,但不表示状态发生改变,(23)表示过去经常发生的情况,(24)中“担心”是心理动词,也不表示变化。以上例句应该改成:
  (19)’老师很辛苦。
  (20)’今天我起床很早。
  (21)’我刚来中国时汉语说的不好。
  (22)’暑假里我没有事情做,所以很无聊。
  (23)’以前我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24)’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很担心我。
  
  七.成语的偏误
  
  (25)父亲很疾言厉色地说:“你不听话就不让你吃饭!”
  (26)老师让我们谈自己的爱好,我们都很想跃跃欲试。
  (27)他画的马栩栩如生,像真的马一样。
  对留学生来说,成语是个难点,如果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很容易发生偏误。上面例句中“疾言厉色”意思是“说话急躁,神色很严厉”,“跃跃欲试”意思是“很想尝试”,两例都已经含有“程度高”的意思,前面不能再加程度副词“很”,否则就是杂糅。“栩栩如生”的含义就是“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很生动”,后面不需要加上“像真的一样”,否则就是重复。上面的例句应改成:
  (25)’父亲疾言厉色地说:“你不听话就不让你吃饭!”
  (26)’老师让我们谈自己的爱好,我们都跃跃欲试。
  (27)’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语法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语法偏误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有关的因素,如母语的负迁移等;外因是教材、教师等方面的因素。偏误的产生有的由一种因素产生,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因素当中,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是最常见的根源,尤其是母语的负迁移,往往是最明显的,也最难改正,在初级阶段最突出,初级阶段没掌握好,到中级仍然会继续犯错。随着学习的深入,受目的语影响而出现的偏误几率更大。
  对于上述的几种偏误,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情景教学法,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情景,再给出典型例句,这样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在讲解某个词语的用法时,应多举例句让学生感知,这要求老师所举例句必须很典型。此外,讲解结束后老师应该马上让学生操练,如果学生所造的句子出现偏误,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造句就知道自己该注意什么了。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等著,《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陆庆和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4]高燕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5]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陈安泰,男,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生。

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常见语法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