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57

[ 王晓宁 文选 ]   

通过创新写作张扬学生个性

◇ 王晓宁

  “社会大课堂,人生大舞台”,笔者一改作文教学必在课堂上进行的老套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参观采访、劳动实践、阅读辩论、网络搜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比如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要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地欢度节日的同时,又能获得深刻、真实的体验。例如“五一”大假快到了,我让孩子们以“畅想‘五·一’”为关键词写写对假期作业安排的设想:“妄想‘五一’,7天内没有作业。空空的作业簿张大着大嘴巴,显得无可奈何;钢笔的热血不再沸腾;试卷、练习册,别再让我会再次为你们付出我那宝贵的时间!妄想‘五一’,我要轻松每一天:电脑边上有我兴奋的身影;书架边上我正摇摇晃晃地抽看着一本本的书……”在这种引导下,孩子的作文因为生活的主动和丰富,从取材上就开始鲜活和丰富起来。
  中秋节到了,我和孩子们一齐动手装扮教室:悬挂着的气球、飘飞的彩带、精致的窗花……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吃月饼比赛现在开始!”我的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孩子们把早已摆放在桌子上月饼直往嘴里塞。比赛其实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高潮不断迭起,整个教室一直充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比赛结束后,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我们刚才精彩的比赛吧!”在孩子们诧异的目光中,我神秘一笑,轻轻摁开了当时拍摄的整个比赛场面。此时的教室再一次沸腾起来,大家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接下来,我便引导他们说写比赛情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汇报道:“老师一声令下,调皮蛋孙毅抓起月饼扯开包装纸,张开大嘴就是一口,圆圆的月饼立马变成了一个月牙。再看他,满脸涨得通红,满嘴都是月饼,还不停地往下掉渣。”“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的样子,大伙都给逗乐了,有的捂着肚子笑,有的趴在桌子上笑,有的用拳头拍桌子,连平时最文静的黄文洁也笑得合不拢嘴。”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说写“我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体验、别人的体验。在这里,由于情趣化的教学形式引入了课堂,让它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学生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于是才有学生作文中真实感人充满童趣的画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可见得到别人的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作文评语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窗口,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交融。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呆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苦的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蹲下身子来看,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初学初练阶段,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因此,我在撰写习作批语时,一直坚持“以鼓励为主,以写优点为主”的原则,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不再感到手中笔的沉重。
  在我们班上,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关材料,我就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材料,说明你平时书读得可真多,望你再接再厉!”一些学生的习作文采飞扬,我就这样批注:“欣赏你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作家的桂冠等着去摘取,努力吧孩子!”在看了一篇《秋天的田野》后我这样写到:“在你的笔下,秋天是多么美啊!我仿佛看到了那高远而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北雁和那飘飞的落叶……这一切无不让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神奇。我多么想对秋天说;秋天啊,化腐朽为神奇的秋天!你让学生的作文也变得如此美丽动人啊!”还有一些学生作文写得很不理想,但我总是“降低要求,差中找优,小处着手,披沙拣金”,从中找出几个写得通顺连贯的句子和用得好的词语,批上“这几个词用得不错!”“你这句话的引用恰到好处,这是你用心读书的结果!”“你这句话写得太好了,说明你是个观察非常仔细的孩子!”如此习作批语,蕴涵着老师的真诚与真情,相信学生一定会从中受到鼓舞,增强自信与习作的兴趣。
  
  王晓宁,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通过创新写作张扬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