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构思步骤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一点教学体会,在这里不揣冒昧,请大家指正。话题作文构思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主题,要放飞思绪。
这是作文最基础的一步,也是确定全文的中心所在。其要求是放飞思绪——引导学生思绪乘上联想的骏马,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遨游。运用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就近联想、扩展联想等方法,让学生围绕话题任意联想,把所能想到的内容逐一记录下来,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自己最能把握的主题来写。
第二步,拟定题目,要诗意浓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就得有神采。拟题的方法为:在话题前加限制语,在话题后补充词语,换一句话陈述话题,或者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视点来拟题。其要求是:扣住主题,赋予新意,诗意浓郁。具体地说,赋予新意,就是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拟题;诗意浓郁,就是语言要精炼、漂亮、有文采、有气质。
第三步,选定体裁,要别出心裁。
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如记叙文、散文、小小说、童话、书信、科幻故事、说明书、实验报告、寓言等。在初中阶段,议论文、说明文一般不要劝学生强用,因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在对材料的把握;对于戏剧、诗歌,在考试时则有限制。大多数学生最拿手的文体是记叙文、散文。
指导选取文体,要避实就虚,有利于想像、虚构情节;其要求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原则是学生选取自己最擅长的体裁。
第四步,择定材料,要驾轻就熟。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熟悉、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最拿手的材料才能做到驾轻就熟。
第五步,敲定顺序,要条理井然。
学生的具体操作顺序为:首先,给材料排序。对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要统筹安排;其次,要确定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的结构方式,可选取横式或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如总分(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平列、排比段等,纵式结构如层层深入等。在初中教材中,这样的范例很多,横式结构如朱自清的《春》,其结构是:盼春——绘春——赞春(并列),其中,重点部分又是:绘春——草、花、风、雨、人(并列);再如鲁迅的《孔乙己》,用的是片断连缀法。纵式结构如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学生的创造性极强,老师只要稍加引导,效果极其明显。我读过一个小作者运用小标题式方式的文章,是环保主题,他的小标题是四个:①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西风瘦马,④夕阳西下,地球人在天涯。另一个学生也写过类似的作文。他平时很喜欢《神曲》,在一次期末考中,他干脆拟题为《新神曲》,也是环保主题,其小标题为:①序曲②地狱③炼狱④天堂。内容是一个活着肆意破坏环境的人,在死后经受了地狱、炼狱的煎熬,终于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且努力改过,最后灵魂升入天堂的经历。“敲定顺序”这一步很重要,只有做好了,文章才能条理井然。
第六步,明定情调,要真情动人。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线,一定不能轻视。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自己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明快、热烈,还是忧郁、深沉;是激越、高亢,还是低回、婉转;是忧患意识,还是反讽抗议;是倡导型,还是承受型……确定自己作文的情感基调,亦或叫文字风格,文章才有个性。即使是同一人,也可写出不同的文字风格,这就是“情”的魅力。比如苏轼,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也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期盼,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
其次,要学生在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情感,把自己融入文章之中,有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或事的情感。这情感最好不要直白地说出来,要曲径通幽。
以上内容,看似步骤多,但在熟悉后,要求学生只用三到五分钟完成整个过程,所以称之为“构思”。
构思只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要想让写作水平切实提高,诀窍就是:多读、多写。多读,用以积累语言、思想,引发灵感;多写,用来积累技巧,训练思维的敏捷度,提高创新的能力。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情感体验。当然,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功在平时,厚积薄发。
钟晓燕,教师,现居湖北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