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杜十娘该何去何从?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得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后来遇上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他,他们冲破重重阻碍,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结成真正的夫妻,她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跟着经过患难考验的伴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
但是,杜十娘却没有料到,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妇女来说,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火坑,特别是李甲,是一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美好梦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去,杜十娘是如何算计,也敌不过孙富的几句“掏心窝子”话。所以,造成杜十娘的悲剧,有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重要的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封建压迫和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作为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李布政,使儿子李甲在精神上产生恐惧感,他不敢带杜十娘同归故里。而作为市侩主义的孙富,擅长揣摸李甲的心理,他用金钱打倒李甲的不甚坚实的爱情信念,使李甲贱卖自己的爱情和爱人。
杜十娘跳江自杀是必然的,反抗是弱小无助的。
杜十娘跳江殉情有它的必然因素,其实杜十娘生存下来的希望也还是有的,我们知道,摆在杜十娘面前的最大障碍是门弟观念,李布政能否接纳这个有伤门第的儿媳,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第一,从杜十娘的容貌和性情看,她“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这么一位国色天香的女孩,李布政看了,也许会理解儿子的选择。第二,从当时人们对妓女的态度看,写于同期的明朝市井小说《金瓶梅》的女主人公:潘金莲是歌妓,李瓶儿和孟玉楼都是寡妇,她们在西门庆和世人眼里也没有异样。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柳孟春是个老于世故的人,当他听说杜十娘拿出一百五十两白银助李甲为己赎身,他“大惊道:‘此妇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并在两天之内为李甲凑足一百五十两银子,并说“吾代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言语之间,充满崇敬。当孙富问及杜十娘为何人时,李甲“卖弄在行”,说“乃北京名妓杜十娘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围观众人“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丝毫没有因为杜十娘是妓女而流露出鄙夷之色。由此可知当时的社会风尚,李布政生于这个社会,应当也会认同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第三,从金钱的效用看,孙富巧言劝李甲以千金聘杜十娘,“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说得李甲“顿开茅塞”,原来李布政千金就可获得补偿,那么万金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李甲的表现是“不觉大悔”,“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所悔何事?所苦何来?还不是因为“百宝箱”,也许李甲想,早知杜十娘蓄有万金,老父那边也好交代,由此可知,摆在杜十娘前面的障碍不是不可克服的。杜十娘可以通过百宝箱使命运发生逆转,而最终酿成如此悲剧,可见悲情之浓之烈啊!
李仁彦,教师,现居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