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52

[ 李春桃 文选 ]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 李春桃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职教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职教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职教语文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教育观念陈旧
  当前职教语文教学,在普高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推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体状况不容乐观。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仍然陈旧,他们因循传统的教育思想,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在这种这种僵化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才能、审美情趣消失殆尽。
  
  现状二:教学过程的程式化
  按说,语文课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应当比其他课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味。然而,很多职教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很多语文老师上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线上“做工”。教师讲授每篇文章,袭用的基本方法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肢解法”,从肢解字、词、句到肢解段落、篇章,然后用千篇一律的“归纳法”来归纳“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甚至连归纳的句式都程式化。即使偶有变化,也是在稳中求一点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程序化的东西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而且未必真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现状三:职教语文的从属地位日趋明显
  当整个教育界对语文教学的“出路问题”、“改革事宜”讨论得轰轰烈烈之际,职教语文也同样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职业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以专业为导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教语文在职业教育中似乎从未占据过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课时量都远不及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加之最近几年“文化课要为专业服务”口号的提出,更是强化了其从属地位,导致课时不断压缩,教学内容也随着“专业需求”这个指挥棒不断调整,语文教学被肢解成为功利性极强的多个模块。
  
  二.中职语文教学面临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学校领导和语文老师应转变观念,自主寻求拓宽语文生存空间的方法。
  首先,中等职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应避免陷入重“专”轻“文”的误区,不能只看到专业课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效果,而忽视语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语文课程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应做到“文”“专”并重,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自身也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一是要认清现状,因材施教。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首要任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爱心渗透到教学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的程度,春风化雨般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三是要以人为本,正确评价。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把“育人”确立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评价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积极创新,改变教学方法
  职高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我认为立足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何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华东师大教育系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动态行进过程,是师生双方漫长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课堂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地,而应该是师生鲜活生命的对话地,所以课堂教学调控更应该是丰富的、鲜活的,绝不仅仅把它局限于‘课堂纪律’,使理应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陷入僵化的境地。”所以,中职语文的课堂也应该让灵魂与灵魂对话,心灵与心灵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精心备课,设置切合学生基础的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参与上获得成功体验,让中职课堂充满活力。
  怎么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注重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是讨论式。教师事先精设计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让学生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启发质疑的合理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通过举一反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易。三是情景式。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四是自主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主体应让位给学生,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现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三)突出实用内容,凸现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高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姓“职”,始终要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看待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让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专业知识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
  1.突出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许多中职学生汉字规范意识不强,平时不注重汉字规范知识的学习,书写马虎潦草,极其难看,错字连篇。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语言表达效果,也有损自身形象,甚至有碍于就业时被选拔、被任用。所以,从中职学生入学之日起,语文教学就要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2.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践证明口头表达是否准确、清晰和流畅,关系到中职毕业生求职的成败。可见,对学生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普通话训练,其次要学习怎么说,即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包括声音的表达技巧等。
  3.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用写作能力日益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常见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语言得体,内容符合要求。
  4.突出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要呈多样性。教师始终要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看待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有选择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市场营销的调查报告、公关的运筹谋略、旅游的语言交际、电脑的操作程序、烹饪的烹调技法、文秘的公文写作等等,都应作为各个专业的语文教学内容,突出职教语文的特色。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去探寻问题,探讨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去适应,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高人文素养的合格劳动者和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出版社 2005.8
  2.熬碧红:《中职语文教学定位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 2003.3
  3.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李春桃,江苏张家港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教师。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