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81

  

现代文阅读句子品味例谈

◇ 王 令

  品味句子,关键是确定品味的角度,重在赏析。品味句子的角度很多,因此,要根据句子最突出的某个方面来确定。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眉毛胡子一把抓。选定一个角度,进行审美观照,把它想全面、说透彻,得到“会意”,领略其妙处。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及鉴赏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语文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一般说来,品味句子可从以下一些品味角度入手。
  
  一.从句子的深层含义或深刻含义角度品味
  
  所谓句子中的深层含义,是指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可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字面所没有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细细揣摩,从中体会出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1)抓关键词。
  如“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行道树》)”一句,就可抓住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来理解,把这几个词的含义弄清楚了,串起来,就是这个句子的含义。“痛苦”是以行道树的自我牺牲为代价的,远离同伴,城市里的悲凉点缀,孤独里苦熬,都是痛苦的。“深沉”是指痛苦的磨炼使奉献者具备以苦为乐的品质,选择春生绿叶、夏献浓荫、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深沉才能做到神圣。这句话,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指出为人民的幸福、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更是深沉的幸福。
  
  (2)结合课文内容、中心理解。
  如“愿你珍重第一次(《第一次真好》)”简短的一句话,内涵却很丰富。“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反之,如果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3)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如“香气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将无形的“香气”化作可见的“紫色”,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这种通感手法巧妙地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界。紫藤萝花那种迷离的美,那种醉人的香,让人赏心悦目,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十分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梦幻”一词恰当地表现了“香气”给“我”的感觉。
  
  (4)理解象征意义。
  所谓象征,即把所要表达的情思寄托在具体事物上。象征,使思想深刻。理解了象征意义,往往也就能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样。紫藤萝启示作者由个体的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索,感悟到生命的途径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却是美好永恒的。行文至此,紫藤萝已不再是纯自然生物,而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象征生命的不灭,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象征时代的更迭,象征生命的再生……作者的礼赞,是对生命活力的呼唤,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表达了作者振奋精神阔步前行的昂扬状态。
  
  (5)注意一语双关。
  如联想集团的广告词:“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一语双关,既指联想集团的产品——联想电脑,又指联想思维。在思维中,联想十分重要,是创造的基础。该句暗指联想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如同联想思维在思维世界的重要性一样,人类不能没有联想思维,人们的生活中同样不能没有联想电脑。一语双关,表达巧妙,含义深远。“世界将会怎样?”的轻轻一问,引人思索。
  在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时应注意:①不能根据字面的意思来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通常体会句意,都是了解字面的意思,因而在体会句子深层含义时,最容易出现的失误,就是依旧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②不能脱离句子本身内容来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前面指出的是不能就字面来体会句子深层含义,于是有人在理解句子深层含义时,又往往走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脱离句子本身内容,来“挖掘”根本不存在的深层含义,以致形成又一种形式的失误。这就提醒我们,体会句子深层含义时,既不能拘泥于句子的字面意思,又不能脱离文章的语境。
  
  二.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品味
  
  通常情况下,要注意句子中准确、生动的动词和一部分形容词、副词。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动词“钻”形象地表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其旺盛的生命活力。形容词“偷偷的”,描写春天的悄然而至,表达由衷喜悦;“嫩嫩的,绿绿的”写小草的质地、色泽,突出小草的可爱。副词“满”,从范围上,生动的体现了小草长势的旺盛、喜人。用词准确、贴切、生动。
  
  三.从修辞角度品味
  
  一切修辞的目的,都是要使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形象、更艺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发难抒之情透于纸背。有的句子层层深入(层进),有的句子发人深思(设问),有的句子揭示本质(对比),有的句子对称整齐(对偶)……因此,分析句子的修辞方式和表达效果,就能更多地领会句子的情味,把握句子的意蕴。如“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一句,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给人联想。运用排比,不但增加了句子气势,而且使画面更加的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四.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品味
  
  从写作手法上看,有的句子巧设悬疑,有的句子对比映衬,有的句子渲染烘托,有的句子意犹未尽,有的句子升华深化,有的句子小中见大,有的句子情景交融,有的句子欲扬先抑。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句子赋予春风人格化,“触觉”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温馨、和煦、柔暖。
  
  五.从哲理的角度品味
  
  所谓哲理,就是关于人生、宇宙的普遍道理,读之能给人以多方的启示。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一句: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的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揭示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从哲理的角度赏析句子与从哲理的角度理解句子含义,目的略有不同,它意在领悟哲理,揭示并准确表述。
  
  六.从情感的角度品味
  
  以情感人,是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情感的表达,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叙述性文字中,抒情往往在文章中片言居要,画龙点睛。从情感的角度赏析句子,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表达或寄托的情感。如“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夏感》)”,用“黄金”来形容夏季,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珍爱、推重。“大声赞美”直抒胸臆,情不自禁地表达赞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七.从句式的角度品味
  
  句式不同,表达的重心就不同。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打破常规,改变语法位置,将某个语法成分加以强调、突出。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挪到句后,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品味句子,重在赏析,意即通过自己的解读,充分领略句子的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角度的选择,十分关键,可以说是打开品味句子迷宫的钥匙。角度选择得当,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高,着力点很多。学会品味句子,养成习惯,坚持不懈,做到不品句子不读书,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品味句子的过程,是知识的运用过程,是审美的过程,需要各种思维参与,涉及到理解、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综合性强,各种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品而有法,就会品而得味,品而有味,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王令,湖北建始县教学研究室教师。

现代文阅读句子品味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