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92

[ 文生春 文选 ]   

文学教育与物理教学

◇ 文生春

  古往今来,物理学和文学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合理贯穿文学教育来展示物理规律,将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我以近几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课为契机,以《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穿文学教育》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发动学科组的同事,进而带动学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
  
  一.古诗词引入的物理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怎样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诗情画意的物理教学便是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因为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在一些古诗词中,就涉及到很多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就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音色、凝华等物理现象;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仅有运动学中参照物的选择问题,也有声学中的音色等知识。
  如果在物理教学时,恰当引入诗词,不仅能表现物理现象的自然美,而且能表现物理现象的科学美和人文美。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诗句,把物理现象的自然美描绘的是淋漓尽致;再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准确地揭示了潮汐和月球运行的密切关系,把物理现象中的科学美,通过诗的语言表现出来,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再如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选择参照物时用了个“归”,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虽是雪夜,却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让人体味到物理现象的人文美。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恰当引入古诗来描述物理现象,学生不仅能通过物理知识体会到诗的意境,又能通过诗词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精选俗语、谚语,增添物理课堂的神韵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文学用语,如谚语、俗语、成语、古诗等,常常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对我们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以热学知识为例,看看我们师生的探究。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较高(l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不能使金熔化。
  2.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如果“抽薪”,停止给液体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3.抱雪向火:向火的目的是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放出热量,事与愿违。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冰冻三尺必须是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使大量的水或冰放热,形成大量低温的冰,因此非一朝一夕之功。
  5.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
  6.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三.设置谜语,培养兴趣
  
  理科注重思维,谜语既能培养思维,又能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1、你声小它装哑,你高声它回答,专要俏学腔调,找遍天涯不见它。
  (猜一物理学现象)回声
  2、房间只有绿豆大,万千兄弟都住下,电子器件新一代,生来追求小型化。
  (猜一无线电元件)集成电路
  3、闪闪一银河,风吹不起波,遇热河水涨,遇冷河水落。
  (猜一物理实验仪器)温度计
  4、一个老汉,肩上挑担,为人公正,偏心不平。
  (猜一物理实验仪器)天平
  5、来无影,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
  (猜一物理现象)电磁波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贯穿文学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达到既传授物理知识,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学生丰富情感的目的。
  
  文生春,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文学教育与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