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冷的月辉灼伤了羁旅在外的游子那颗敏感的心,自喻“谪仙人”的李太白行走在蜀地山间,渐渐远去了故乡,踯躅停留在他乡,昼时行旅匆匆两眼尽是风景,夜来心思凄凄一怀满溢愁绪。迢迢旅途疲惫了身心,漫漫长夜淹没了睡意,风声也无,虫鸣亦绝,静谧中只有一轮明月洒下光华,照亮了提凳坐在室外的诗人内心那片属于家乡的角落,这遍布地上的月华凝成秋霜,踩在脚下是否近乎如履薄冰?举头远望前路渺茫,或缺或圆的皎月才是奔波命运中不变的慰藉,低头思念家乡岁月,没有了繁华新奇的天纵幻想,没有了精美流丽的辞章雅句,好一个太白,最直白地道出了所有孤身远客的迷离、迷蒙、迷茫的浓重乡愁!
二
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夜,李君虞登上了宁夏回乐城头,东向而立,天上朗月当空,月白如昼,地下沙丘漫卷,沙白似雪。天地间一座孤城,烽火已熄,月沙霜雪,寒意渐渐袭上诗人心头,忧从中来,悄悄弥漫在这静寂的时空。夜风凛凛,吹动了袍衫,送来了笛声,这笛声是幽怨的,凄恻的,奏者伤心,闻者惊心。一片深邃广远的月空,一曲悠悠不尽的笛声,一群久戍边城的将士,一个思绪万千的诗人,在这一夜不期而遇,寻觅的不是笛声何处来,寻觅的是乡音其中几许。明日的烽火依旧四处燃起,淋漓的战血依旧长流不断,行军的号角依旧时时可闻,无数征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在此夜的笛声里回望家乡的方向。
三
秦汉隋唐边关不宁几近千载,孤零零的明月悬挂中天,静悄悄的关塞伫立边陲,一队队的士兵白发丛生,多少年兵火战事不见中断,多少人马革裹尸不得返家,多少家一朝离散竟成永别!王少伯心走千年之前,意行万里之外,“人未还”说尽了历朝历代不变的共同悲剧,雄浑苍凉的景象刻画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沉重抑郁的伤感,千年漫长的岁月中始终伴随戍边士兵的明月关塞,见证着战争的历史,铸剑为犁休兵止战的和平愿望与耕作田垄安居乐业的家园梦想依然遥遥无期。脚印留在了行军途中,血汗洒在了边关疆场,盛唐气象下却没有威震八方、消弭边患的良帅猛将,“飞将军”的呼唤径直把矛头指向了统治者。
四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分,王仲初偕客人步于中庭,庭下如洗乳流泻,白月光给地面铺了一层薄雪,枝叶扶疏投下了斑驳树影,仿佛生宣画纸上勾勒了数笔水墨,意趣盎然。万籁俱寂,日里聒噪不休的鸦鹊也销声匿迹,许是不忍惊扰这恬美如安详贵妇的夜色吧?夜色渐深,清冷的秋露因为十里飘香的桂花氤氲而分外浓重,悄然无声之际,浓香飘散宅第,诗人思绪一如流水东去不可抑制,心神一如羽翼鼓动飘然至家,千里之外的河南许昌此刻飞到心头,就请看一看这一树桂花,嗅一嗅这一缕芬芳。纵使相隔天涯,千万离人却能共享中秋一轮明月,我思家,家思我,团圆不能的家人定能收到游子托明月寄去的秋思吧!
五
一个叫张懿孙的读书人落榜了,十年寒窗,一朝应考,颗粒无收,仓皇离去。一叶轻舟落魄水上行,沿江两岸枫叶火红,却不是向这失意的士子祝贺,耀眼的红在他的眼里全是冷色调。晚秋,深夜,船泊在苏州城外,泊在这天堂般的风雅古城外的枫桥,士子在长安城丢失了安眠的枕头,只能坐立船头彻夜不眠。月亮都西斜了,低沉嘶哑的乌鸦鸣叫着,张开黑色的羽翼吞没了本就黯淡的月光,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闪烁明灭,夜渔的船夫们,你们撒下网去,收上网来,天明时分是不是可以满载而归?无边的夜幕中传来了寒山寺的“夜半钟”,每一声都重重撞击在士子伤痕累累的心上,心底却传来劝慰——不如归去。
六
一日日盼亲团聚,一夜夜辗转反侧,身为长兄的的杜少陵与手足因战祸分离,音讯阻隔,忧心如焚,思念愈烈。夜幕刚刚降临,戍楼上又敲响了宵禁的令鼓,一时间万径人踪不见,边城荒寂之态近同死城。离群孤雁的声声哀鸣,平添了瑟瑟秋风的悲凉凄楚,似在泣诉这人间的不幸。今夜已到了白露节气,天气就要转凉,诗人面对皎洁的月光却更觉得故乡的月色才是最明亮的,亲人离散的现实也把诗人的心情逼进了凄凉的一角。亲人不在一起,家又在哪里?战火不绝,“无家”又岂独我杜姓一家?一遍遍叩问之后,生死未卜的忧虑不安时时折磨着诗人柔软的内心,杜少陵只能把万千思念牵挂雕琢成句,写进万金家书之中。
刘伟,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