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主要阵地,作业就是局部战场,在传统的守成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在重现式的范畴内,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从传统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这对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内涵与价值,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和创新的园地。
一.“超市型”作业
超市,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那是因为商家给了顾客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其核心就是“自主”,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肯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学习了《蓝蓝的威尼斯》后,我在布置了一些必做的基础题之外,还设计了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选做:①画:根据课文文字介绍,画一幅威尼斯图。②说: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威尼斯的景点,设计一段导游词。③查:到网络上去查看威尼斯的资料。④读:自己选配一段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层次各有差别。这样的作业布置,充分地尊重了每一个孩子的自主权与选择权。让不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作业的数量与深度上有所选择。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自主设计作业等等。在教学中,我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套餐式”作业
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优惠“套餐”服务中。顾客会在消费的过程中,得到一些额外的福利。比如说,一个旅游景点可能会提供“动物园门票+博物馆参观券+住宿”这样的一个优惠“套餐”服务,而其中作为福利的“住宿”的提供,往往会让大量的游客自愿地付款享受这样的“套餐”。于是,我也尝试“套餐”式的作业布置方法。
学了《老山界》后,我展示的“作业套餐”是:抄写生词二遍+积累佳词佳句+长征故事一则(老师提供)或朗读课文一遍+做读书笔记一则+观看长征的视频资料(老师提供)。这样的作业一出现,学生们感到非常新鲜,热情高涨。特别是推荐的长征故事以及视频的观看,不仅在无形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能更好地升华文章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们爱祖国爱解放军战士的感情。这是一种把课内阅读向课外进行了有效拓展的好途径,在这样的快乐状态下学习,又何愁我们的学生不爱上我们的课堂,不爱上老师的作业呢?
三.“趣味型”作业
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了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为此期待。这样的作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中加入唱、画、写、演等形式定会给学生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如《看云识天气》,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把文章提到的各种云画在纸上,并在背面写上这种云的特征。第二天学生一上课就迫不及待得举着他们的作品给我欣赏,那份自豪与得意无以言表。
在学习《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这些文章时,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自愿组合。学生兴致勃勃地准备,兴趣很高。这些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作业,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四.“自留地”作业
在作业布置中,如果我们为学生们留下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作业自留地”,那效果该是怎样的呢?
我与学生们约定,每周三的家庭作业,由学生自己布置,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意愿,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真可谓是五花入门。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剪剪贴贴、画画说说、查查看看,可以到田野中捉昆虫,也可以尽兴地看一次有意义的影视作品……我还与学生们相约,一个月有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家庭作业布置的交流,重点来谈一谈自己耕耘“自留地”的收获。
……
家庭作业的布置,看似是教学中的一个不经意的小环节,其中却有着很大的学问。只要我们多花一分心思,给予孩子更多自主阅读、实践、选择的权利,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作业、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唯有如此,才能张扬他们的个性,激活他们的热情!
谢赟,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