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33

[ 刘 慧 文选 ]   

悲情奥尼尔的艺术人生

◇ 刘 慧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著名戏剧家,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戏剧创作卓有成就,标志着美国现代戏剧繁荣时期的到来,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
  奥尼尔于1888年10月16日诞生在纽约百老汇大街的巴雷特旅社一间偏房里。父亲詹姆斯·奥尼尔1846年生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家庭,少年时随奥尼尔的祖父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从青年时期起,詹姆斯就成为受人欢迎的浪漫派演员。奥尼尔的母亲埃拉·昆兰1857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一户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笃信天主教。由于奥尼尔出生时难产,庸医大量注射吗啡使她不幸染上终生毒瘾。
  奥尼尔的人生经历丰富。从小和母亲﹑哥哥,伴随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的父亲走南闯北,生命的头七年他大多在旅馆和火车里度过,学生时代也以寄宿为主,很少享受家庭温暖。1906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贝茨预科学校毕业,同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1907年奥尼尔提出退学,离开学校,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他做过商行秘书,然后到洪都拉斯探金矿,金矿没找到,反而染上疟疾。此后还当了一阵剧团副经理。不久奥尼尔作为水手出海航行,去了阿根廷﹑英国。回美国后,他做过短期的轻歌舞剧演员,之后担任一个小镇报纸的记者。
  动荡不安的社会底层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1912年底奥尼尔得了肺结核,在圣诞前夜被父亲送往盖洛德疗养院。尽管疗养院严格预防传染的措施加深了奥尼尔性格中原有的孤独感和隔离感,他仍然充满感激地认为盖洛德是他的再生之地。他说,“正是在这里,我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整理一番,才有可能对过去许多年的感受进行提炼和审视。”(汪义群:《奥尼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五个月的休养使奥尼尔心智上成熟了,他第一次真正思考自己的一生,阅读了大量书籍,尤其得到了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剧本的滋养。他说,“正是读了他的剧本,我头一回看到了现代戏剧是什么样子,头一回给了我灵感,让我以迫切的心情去为剧院创作。”(克罗斯韦尔·鲍恩:《尤金·奥尼尔传》,陈渊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页)1913年秋,奥尼尔开始写作剧本。1914年春,他写出《东航卡迪夫》,剧中台词对白诚实而坦率,使人印象深刻。1914年秋,奥尼尔进入哈佛大学,师从乔治·贝克教授学习戏剧技巧,从此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
  奥尼尔的个人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如果说奥尼尔写的是悲剧,那么他本身的经历更是悲剧。他的性格骄傲﹑敏感﹑冲动﹑狂放﹑多变,一生有过三次婚姻。这一切使得他的戏剧创作带有浓厚忧郁的色彩。早年奥尼尔宣称放弃天主教,但随之而来失去信仰的痛苦又长期折磨着他,促使他不断寻觅新的精神寄托。尼采的“上帝死亡了”的观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弗洛伊德和容格的心理分析学说,杰克·伦敦和约瑟夫·康拉德等人的现实主义小说,还有东方的道家思想都对他的剧作产生了影响。由于柏金森氏病的折磨,晚年奥尼尔完全丧失写作能力,加上与妻子﹑儿女的关系变得疏远,他的生活十分孤苦。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病逝于1953年11月27日凌晨。在波士顿一家旅馆,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路程,儿女们看到报纸才得知他的死讯。遵照奥尼尔本人的遗愿,下葬的时候,除了妻子,没有任何亲人参加,也没有任何宗教代表在场。两周后,《纽约时报》刊登署名文章称:“一颗文学巨星已经陨落,我们最伟大的剧作家离开了我们。”(Carpenter, Frederick Eugene O'Neill Rew.ed NewYork: Twayne Publishers,1979)
  奥尼尔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四次荣获普利策奖,除了《啊,荒野!》,其余都是悲剧,所写题材之新颖,涉及领域之广阔,揭示哲理之深邃,艺术风格之多彩,在美国戏剧史上前无来者。难怪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这样表达对他的敬意:“本奖金授予他,以表彰他的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天边外》,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第579页)一般认为,奥尼尔的艺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1913-1919) 奥尼尔主要从事独幕剧的创作,倾向于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从题材上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现婚姻和家庭,另一类描写海上生活。反映情感纠葛的《网》是奥尼尔的第一部作品。《东航卡迪夫》取材于航海经历,是为奥尼尔赢得声誉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1916年7月28日在普罗文斯顿演出时受到热烈的欢迎。该剧打破了以情节剧为代表的商业剧院统治美国剧坛的现象,对美国严肃戏剧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奥尼尔本人曾经评价过这部作品,他说,“这个独幕剧非常重要,因为在它里面,可以看到或是感觉到我全部后来写的更为重要的作品中的精神、态度的萌芽。”(赵澧:《美国戏剧论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总的说来,奥尼尔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悲剧有浓郁自然主义色彩。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比较粗糙,对人性的揭示缺乏深度,风格比较单一,表现的题材偏于狭窄。
  中期(1920-1938)奥尼尔进入了多幕剧的创作,他远远超越现实主义手法,兼收并蓄,开始广泛借鉴现代戏剧的各种流派,向着多元方向发展,大量运用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意识流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一大批多姿多彩的实验悲剧,连续三次获得了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天边外》是奥尼尔的第一部多幕剧,当年在百老汇的演出轰动了美国剧坛,为作者首次赢得普利策奖。它被认为是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反映了作者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这部剧作保持着悲剧情节的一致性,分为三幕,每幕两场︰一场在室外,一眼看到天边;一场在室内,看不到天边。这两种场景交替出现,表明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遥远。这部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不仅标志着奥尼尔创作中期的开始,也从此确立了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戏剧领军人物的地位。这一时期是奥尼尔戏剧创作的黄金时代,主要作品还包括《安娜·克利斯蒂》、《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大神布朗》、《奇异的插曲》、《悲悼》三部曲、《无穷的岁月》和《啊,荒野!》等。在这些剧作中,奥尼尔实验了种种舞台表现手段,诸如面具、合唱队、内外景混合布景以及内心独白和旁白、九幕剧、三部曲等,大大拓展了美国戏剧的天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揭开了现代美国戏剧发展史的新篇章,影响了其后一大批美国戏剧家和许多海外的剧作家。
  后期(1939-1943)奥尼尔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全盛时期,主要包括五部作品:《送冰的人来了》、《月照不幸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诗人的气质》和《休伊》。在艺术手法和主题方面,这些剧本传承了奥尼尔以往的多姿多彩的风格和形式,但无疑有所超越和创新。他愈来愈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再热中实验各种前卫流派和表现手法,开始了向写实主义的回归。戏剧冲突趋于平淡,剧本情节变得淡化,人与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被理解与同情﹑宽恕与和解取代,宗教意识明显增强。此外,后期剧本自传色彩更加浓重,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就是一部自传体悲剧,主人公蒂龙的一家原型就是奥尼尔一家,剧本描写蒂龙一家生活中决定命运的一天所发生的事件,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解剖达到了新的高度。到了晚上,生活的幻想破灭了,真相接二连三浮出水面:父亲是个自私自利的吝啬鬼,母亲是吸毒的瘾君子,哥哥是个酒麻木。弟弟得了肺结核,注定要住进他吝啬的父亲为他挑选的二等疗养院。奥尼尔以血泪交织的笔触,忠实而客观地将全家人的悲惨命运一一揭示出来。这部作品被评论家认为是奥尼尔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具有真正诗意对话的剧作,是剧作家的诗的遗嘱。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历史上一位先驱者和拓荒者。自奥尼尔开始,美国戏剧进入了成熟时代,本民族严肃的现代戏剧得以创立。他的注意力始终不脱离美国社会和人民,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普通美国人的形象,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美国人民的生存景观。在戏剧技巧上,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他接受表现主义,运用象征手法,利用面具和旁白来表现人物的双重人格和潜意识活动,利用手鼓来渲染气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悲剧总是让人们在无望中看到希望,激励人们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追求永恒的精神家园,因而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不朽的普适价值。
  
  参考文献:
  奥尼尔:《天边外》,荒芜译,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
  Carpenter, FrederickEugene O'Nei
  ll Rew.ed NewYork: Twayne Publishers,1979.
  克罗斯韦尔·鲍恩:《尤金·奥尼尔传》,陈渊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汪义群:《奥尼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赵澧:《美国戏剧论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刘慧,女,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悲情奥尼尔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