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一改古汉语无系统标点符号体系、借用句式和虚词来断句的句读模式,借鉴西方标点符号体系创制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系统,为汉语表达日趋精密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中考、高考,各地自主命题中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越来越多,但是在文章写作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恐怕是我们平日的上课技术性阐释太多,以致学生对标点符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学生无论是在日常写作中还是在训练过程中对各种符号的用法不甚了了,要么一逗到底,要么滥用符号。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教师和学生要在平时的运用过程中注意之外,弄清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是有必要的。在这里我将其称之为非技术性阐释,它们更多涉及的是标点符号运用的意识和观念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运用的基本原则作一点初步的阐释。
一.表意原则
标点符号不仅用来逗断语句,使阅读更加明确和迅速,也是辅助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试举例说明。
例1: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例2: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这两个句子中,逗号的运用都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例1中的逗号按照一般的规则可以不要,也可以用顿号,因为“真实”和“感人”在此句中充当补语,属于辅助性修饰成分。但说话者为了表示强调,在两个词之间作了比较长的停顿,意在表明这部作品的艺术效果,所以这里使用了逗号。例2是鲁迅先生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作者在这里几乎是一字一顿,在“听说”“她”“刘和珍君”之间连续使用逗号,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
除了这些特例之外,标点符号使用的一般情形中也涉及表意原则,如:
例3: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的妇科良药。
例4: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以上两个例子,例3属于破折号误用,例4属于省略号误用。例3中,“稀世之宝”后面有了“即”这个解释说明的词语,破折号用在这里就显得多余。因此,这里破折号和“即”可以任删一个。例4中,“及其他”已经总括了其他的野兽,前面的省略号就必须删去。
考虑标点符号的运用一定要看句意,察语气。一个句子无论字数多少,都必须有完整的语气,因此,句末点号必须放在句末,尤其是像感叹号和问号这两种感情色彩和语气强烈的句末点号。如:
例5: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例6:哦!陕北,我的命运多舛、荒芜贫穷、勇敢善良和不屈不挠的故乡呀,我的自用自在、美丽丰饶、激情澎湃和温柔多情的家园。
例5是一个倒装句,显然“多美呀”提到句前,但从整个句意来看,句末点号应该放在整个句子的末尾。例6就是一个感叹号误用,从句意来看,“哦,陕北”是一个呼告语,独立成句,因此,感叹号就应该放在“陕北”后面。
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考虑到表意的整体性,即句意和语气在一个句子单位中应该是连贯的,不宜轻易隔断。但在日常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常常有只考虑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而不考虑语意表达的整体性的现象。应该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应该从属于语意表达。如:
例7: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例8:念碑上刻着:“有志者事竟成”六个大字。
例7中,“体会到”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后面的“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是它的宾语,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此处用冒号就使得完整的句子被割裂,导致表意不完整。例8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综上所述,标点符号系统作为辅助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使语意表达更明确和更规范,因此,表意原则应该是标点符号使用中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的规则。
二.层级原则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使用者除了要明确标点符号的表意原则外,还应该清楚,语言内在的语法层级规定着标点符号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层级运用相应的符号。
语句内部语法层次关系表现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就有相应的标识,这样做能使表达更合理、有序和明确。如:
例9: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在这个句子中,“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属于同一层级,而“技术”“产品”和“管理水平”同属于次一层级,因此,“规模小”和“程度高”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在使用连续相邻层级的标点符号时要注意,只有当一个层级的符号出现之后,才适宜出现高一级的符号。如:
例10: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在此句中,逗号没有出现,分号就不能使用,因为分号的停顿时间较逗号长,所表达的语意也比逗号复杂和丰富,更何况这里使用的是顿号,所以这里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与前后的顿号相照应。再如:
例11: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这个句子中分号在逗号出现之后才使用,很好的表现了镇上的人们对待祥林嫂的言语和态度的变化。这里的分号使用得很好。
有时,当一个句子说完之后,要及时地使用句末点号,以便分清内容层次,以利表达进一步展开。如:
例12:五十载春秋如歌,几代人共铸辉煌。今天,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南国花城喜迎百年盛典。
此句中,“五十载春秋如歌,几代人共铸辉煌”已将广交会五十年的成就作了总括,句意完整,所以这里使用句号是恰当的。
但是,有时当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匆忙使用句末点号,会使表述层次不清,句意断裂,表意不准确。如:
例13:“屋里怎么没有人哪?”我一边说。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的雪。
例句中“一边说”和“一边抖着”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主语都是“我”,这里如用句号,就会使句意表述不完整,层次不清。
三.简洁的原则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书面用语的一套辅助性的符号系统,从视觉角度来看,应当遵循使用从简的原则。不用不对,滥用也是错误的,应当以适用为原则,使用从简。
例14: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出来讲!凭什么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
例15: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例16: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先秦诸子散文选文增加了不少。《论语》、《孟子》、《庄子》……等著作都有文章选入。
以上三个句子,例14句外括号中的句末点号不必使用,因为括号本身在视觉上就有隔断的作用,再用句号就显得有些累赘。但假如括号中使用的句末点号是问号或感叹号,那就必须保留,因为这两种符号表达了明确的情感和意义,除去会使句意不完整。
例15属于引号滥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句中属于一般性术语,没有特殊的含义,不需要用引号加以特别标识。
例16中主要问题在于省略号与“等”并用导致错误。但书名号之间的顿号也可以去掉,因为书名号在视觉上本就有隔断的作用,再用顿号就显得多余。
另外,像其他的一些规定,比如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列举三项及以上方可用省略号等,都考虑到了标点符号的使用简洁。
标点符号的运用除了要牢固掌握规则外,更重要的是要领会这些标点符号使用的原理,这样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标点符号,同时让标点符号真正起到辅助表达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书面表达更准确,简洁,有效。
郭萍,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