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如果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就能通过联想和想象“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激发出潜藏在我们心间的创造力,使文章焕发出独特的美感。可见,写作离不开丰富而大胆的想象。
那么,在我们作文写作训练中,应从哪些方面去开掘、培养、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和想象作文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一.用词造句,提升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对于写作来说,我们知道,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的写作过程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缀段成文。那么,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如能注重以“词语”为核心的想象写作训练,既能丰富我们的词汇,又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二.拓展课文,构建想象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有关写作的部分中指出:“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缩写”。在我们的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文章就是课本给出的范文。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课文中出现的文章都是精选的范例文,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写作而言,更是非常好的写作材料。如课文中有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人物,我们可以对文章中的这些人物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写出有关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肖像、细节等描写。另外,对于诗歌来说,诗歌语言凝练优美,想象丰富而留有大量的想象空白点,这也正是我们展开想象的最好空间。我们可借助合理的想象把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三.巧用文体,挖掘想象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基此,我们如何将课标的“目标”和“建议”变成教学中可操作的写作活动呢?我想,每个学生的初中阶段是一个充满憧憬和梦想的年龄。每个人都有着无限想象的渴望和能力。那些有着奇幻色彩的文章往往为我们所喜欢,《哈里波特》等带有浓郁想象的作品的流行正说明了这一点。在作文写作中,大家对正经八百的写作可能面有难色,但对假想作文的写作却情有独钟。因为爱想象、敢想象正是初中学生共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应该倡导个性写作,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写作中适度地不限制文体,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文体,如有利于想象的童话、寓言、神话等文体。童话往往含有很多幻想、想象、夸张的成分,多采用拟人手法,充满着童趣。寓言叙事性较强,内容往往是虚构的、荒诞的。模拟神话的写作更是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而这些体裁给擅长联想、想象能力强的同学提供了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可以一展才华,也给那些缺乏生活体验的同学,以弥补不足的机会。
四.遵循原则,发挥想象效应
诚然,想象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创造的机缘,让我们“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持四海于一瞬”。但是,想象也绝不是像脱僵之马、决堤之水,可以随意瞎想,而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想象须合理。想象的源泉是生活,想象应以生活的逻辑为逻辑,而不是痴人说梦,胡言乱语。②想象须新颖。想象是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敢于创新,使想象有独到之处。③想象须集中。在写作中想象应是有方向的,要为主旨服务。
没有想象的生活是灰色的世界,没有想象的人生是无味的平面人。难以想象一篇没有想象的文章,会是怎样的。但我们知道每个人心间都有一片想象的海洋,头顶都有一块想象的天空,脚下都有一方想象的沃土。我们放飞心中的想象之鹰,鹰就会在空中凭风逍遥游。
张德玲,陈高林,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