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著名作家、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应用文,而且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本世纪初,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曾经发布了三份调查:《被遗忘的“R”》、《写作:通向工作的门票》、《写作:来自州政府的强烈信息》,在调查了120家美国大公司后得出了权威结论:当今职场,写作已经成为工薪雇员获得聘任与提升的“敲门砖”,并且发现,尽管政府部门对雇员的写作能力高度重视,但相当比例的政府雇员没有达到政府的要求。可见,应用写作能力的培训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十六号文件的深入贯彻,侧重于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文课程日渐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作为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几乎被列入到了每一个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职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技能,也能为学生走上社会往更高层次发展创造重要条件。面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了,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写作课程不好上,难出新意,难见实效。应用文写作尤其如此,理论讲多了显得枯燥,缺乏吸引力,有限的课时也不允许教师过多地阐述。可理论讲得不到位,学生在写作时又容易产生疑惑。目前承担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部分教师缺乏对相关管理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经历,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及日后工作相距甚远,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完全实现。部分教师甚至自己也没有完全领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核心要求,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对于承担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来说,要顺利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除了具备写作教师的必备素质之外,还得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一.深入了解工作流程
为了顺利实现高校大学生在职场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文写作教师必须让他们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能。任何一类应用文书,在行文之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本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在行文时应该撰写哪一类别的文种,收文单位是哪个部门。因为在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中,每一个部门都有着具体而明确的工作职能,另外的部门不能也不会越权插手。例如某一项应该由后勤部解决的问题,人事部是无权过问的。同样,应该归销售部处理的问题,生产部也不能代办。要熟悉一个单位内部的机构职能,应用文写作教师必须深入该单位内部,采取调研、挂职锻炼等方式,熟悉其内部工作职能和该单位应用文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熟悉该单位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应用文种,了解非常规工作状态下应该撰写的应用文种。只有明白了单位的工作流程,熟悉了单位的应用文书处理方式,明确了职业岗位对应用文的需求,才能切实指导学生的写作。倘若教师自己也弄不清楚,怎么能指望其教好学生呢。
除此之外,还得考虑好应用文的文种选择,每一类应用文都有着明确的行文对象和行文目的,要保证应用文正常发挥作用,就必须正确地选择所需要的文种,文种选错了,就会影响事件的办理。倘若一个不了解应用文行文规则的人员将本应拟写的请示写成了报告,就不能达到上级给予批复的目的,因为按照行文规则,报告是不需要批复的。
二.巧妙取舍教材内容
现有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是按照学科体系来编著的,内容齐备,分类明确,考虑更多的是阐述较为完整的文种体系和写作规范。但在今天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一般学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个课时, 共30个课时,在这有限的学时里要圆满地完成课程教学的繁重任务, 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教师能够巧妙地取舍教材内容, 对文种要精选,教学流程也不能按一般教材的编写模式:概念、作用、特点、分类、写作结构、写作要求、规范例文、写作练习等顺序讲下去。在选择文种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求,重视在企事业单位的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的讲解,而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比如在行政公文的教学中,应该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这几类文书是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文种,对于意见、议案等几乎不会用到的文种,布置学生课外学习即可。而在事务文书的讲述中,则应该重点落实计划、总结、评估报告等文种的教学内容,这是每一项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常用文种。商务文书的合同、专题活动策划书和市场调查报告更是现代文员必须了解并要求熟练写作的重要文种,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考虑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
三.不断创新教学设计
《应用文写作》课程有自身的特色,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容易紧扣学生的心弦,授课教师如果采用常规的填鸭式教学,不仅讲起来索然无味,学生听起来也会疲惫不堪。教师必须不断创新,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境模式的设计,都有全新的、能让人焕发参与激情的亮点。应用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组织教学,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活动,亲自搜集材料,研究读者对象,确定写作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在预习任务中布置学生收集校园内外的海报、启事、通知、通报等案例,创设文体情境话题, 引发学生写作动力。通过对学生熟悉文种的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应用文写作模拟工作室,通过播放教学光盘等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某一类工作实景,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工作过程的相互协调配合,制发工作实景中出现的各类应用文种。既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知识,又提高了团队协作水平。
应用写作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设计好学生课堂活动细则,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体验。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主导者的角色,组织和策划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彼此取长补短。
创新教学设计的方式千变万化,最关键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写作规范的应用文书,杜绝常见错误问题。因此,在情境写作中,病例解析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常见例文中的病文,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找出病文病句,并分析病文病句的症结,通过对应用文种使用的错误、格式选择的错误、语言文字表达的错误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认识错误出现的根源,达到正确修改病文和正确撰写规范文种的目的。如在讲述“自荐书”时,可提供往届生的自荐文本,让学生分析得失,从而懂得更好地推销自我。创新教学设计,设置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既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锻炼思维,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有效点评学生作业
应用文写作教师除了面对教学的难题外,还得承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根据《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每两周须写一次作文,一个学期按18个教学周计算至少有8次写作作业。按一个班45个人的班级配置,每周完成基本工作量八节课的教师,每学期需要批改1440份作业。实际上还远远不止于此,因为应用文写作老师多半是上合班的大课,每个班至少有不低于70人的学生数,况且每个应用文教师每周大多要上10节以上的课,改的作业就更多了。这样大批量地批改作业,教师几乎要被作业淹没了,感觉特别疲惫,工作提不起精神。在当今高等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大多数写作教师的作业批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并无本质区别,即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师批阅后集中评讲。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够了解学生整体水平,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批注。可这样批改的弊病更多,最大的弊病在于:教师面对大批量的作业,批改时间特别长,问题集中需要时间,课堂讲评费时费力,但不少问题属于个体问题,对群体学生的写作提高帮助不大。就讲评而言,讲评是就全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论分析,因其着眼点在“面”,所以缺乏“点”的针对性,对学生个人而言显得空泛,其指导意义往往不大。再看学生对批改的态度,作文发下来,学生最为关心的是成绩及评语,很少有人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用意。所以传统批改作业的后果是:教师辛辛苦苦的作业批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师生位置倒置,学生本来应该是写作学习的主体,作业评改的主体,整体感悟与提高的主体,但如此评点作业,教师却成了写作学习的主体,整个作业、评点过程提高的不是学生的分析修改能力而是教师自己。应用文写作教师必须调整作业批改方法,实现有效点评作业,才能较大地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真正提高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笔者曾经做过很多探索,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应用文写作模拟工作实景,布置写作任务,师生同时撰写一个文种,在规定时间完成时,教师选择学生作业中两三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重点点评,及时发现并点评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讲解完毕后要求学生根据评点及时修改自己的作业或者与同座交换修改作业,待学生评改结束后再上交作业。这种方法既可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及修改作业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常见应用文种的写作技巧和修改技巧。
[该论文为武汉市教育局市级科研课题《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编号:武高教[2009]10号-13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静:高职写作课对教师的新要求;《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1月
2.许宁:《高职写作教学改革初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周红才:《论应用写作教与学的四要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4月。
4.张向东:《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任务、特点及作法》,(《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月。
5.高卫红:《高职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8月。
高静,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刘琍,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