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ID: 157284

[ 陶云云 文选 ]   

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陶云云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理念,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新的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指导不够到位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源泉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成长舞台,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奏出“和谐之音”。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感情关系。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
  如许多优秀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尽管对课本上的内容十分熟悉,几乎能倒背如流,但是在备课时,把这些内容仍然作为第一课。他们正是用认真的备课和课堂中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讲评来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笑脸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思路更为敏捷,教学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使教育、教学超水平发挥,提高了教的效果。而学生也会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这当成一种享受,就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向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他们才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苏教版九年级教材《孔乙己》教学中,针对“窃”“偷”这二词进行换词的训练,用以理解单个的这二词;然后引导学生在前面几节中,联系具体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使得这个点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板块,继而由体会人物的性格,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就深刻了。
  
  三.扎实的学习过程是基础
  
  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实实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无私忘我的心。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哈尔威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指挥全体成员逃生的,请你在哈尔威船长完成了任务,快速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巧妙地将“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训练项目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文字训练也得到了加强。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抛弃内容,语文所负载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只要我们从教学内容入手,结合语言文字的特点,而不刻意地去追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拘泥于语文教学的模式,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多样的有效的语文训练途径,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好语言。
  
  四.人文工具性的统一是纽带
  
  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这样的课堂才是丰满的。在课堂上,目标共建、资源共生、人际共和、成功共享。师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苏教版七年级上《同步阅读》中,有一篇课外阅读《走,我们去植树》学习片断:
  师:“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你觉得这些音符在谱写着怎样的歌?
  生:赞美春天的歌。
  生:无私奉献的歌。
  生:给人们送来健康的歌。
  生:让人轻松快乐的歌。
  ……
  由于教师有效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生兴趣浓烈,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所以,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之中,课堂便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新时空。这样的策略演绎在渐进中形成,并实现目标。学生不仅获得了这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启迪他们如何获得真体验,从而形成语文能力。
  “有效”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有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根的舒展、茎的拔节、花的绽放、果的甜美……我们在这动态、开放而真实的课堂中,体验着真实的体验,收获着真实的收获。
  
  陶云云,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