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131

[ 牛维佳 文选 ]   

老公咏叹调

◇ 牛维佳

  龚玉林有首诗,美其名:《老公咏叹调》,但此龚非彼公,只是口语相唤,浑然同音。所以男士唤他老“公”倒也罢,而女士若是没脑子地也这么叫,就上了他的老当,唾手间被他抛入后宅,成了他“屋里”人。此乃笑话,权当引子而已,这里要说的是他的诗歌“咏叹调”。
  我与龚玉林的办公室比屋相邻,近几个月突然听见他常常说到了诗,不多久又见到他的诗一首接一首,像雪花一样在网上赫然露面,这才引起我的注意。细细一读,这日日作、天天写的诗,竟像个潺潺而发的流水线,而其流行轨迹恰恰又是他的生活的轨迹,忠实地记录了他几乎每一天的思索。这个思索又像个斑斓多彩的毛线球,一路上洋洋洒洒、蹦蹦跳跳地奔跑着。老实说,他请我写这篇东西算是请对了,因为我每天都在他的眼前晃,我可以左证许多他的鸡零狗碎。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把这些繁琐的东西大卸八块、烂煮成诗,让我们大家有机会和他一起分羹而享。
  没错,他的诗具有日记的功能,如果熟悉他的人留心一下,便会发现,如果他今天写的是栽树,那么明天准写回忆昨天的劳动;今天因与人龃龉而作“我的心在流血”,那明天的大作就出现了“今天真郁闷”,因为这都是他的生活。他的诗是笔记体诗,一事一议、因情而发,但内彻于心、旁及万象,虽然都是与花鸟有约、人事有感,但多有悟道。例如他的《江边看风》:“追风我已不再年少,看风是我的喜好。”又如《一个人是一本书》:“有的人耐读,有的人不耐读,有的人成为经典。”此外还有不少精辟的生活感悟,这种感悟都使得他的诗生成了翅膀,抽身而起、击风三丈。
  诗以言志言情,对于他来说一点也不假,你若读了龚玉林的诗,你会说:原来是这么个人,写诗还板着脸!而熟悉他的人则会说:就这样了,他要板一辈子!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我要说的是,诗如其人。不信再援引几句他的诗,以飨大家——“透明的心容易受伤害”;“渴望心与心的交流”;“善良的人一定要看我内在的实质”。这样的感怀就像水面上的波浪,在他惆怅且娓娓而动的诗句中无处不在。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心语表述,把这种心语还原在他生活的所有的细微末节上,我们不难想象出一种内心的冲突和苦恼。而这种冲突和苦恼,是从他上述的悟道中跑掉的漏网之鱼,我们在他的诗中看到了这条鱼的挣扎。
  诗写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说,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已得以实现了,诗不是理性的工具,它只能是一枚针,在你麻木不仁时,给你来上一下,刺得你惊魂一叫;它只能是梦幻,在你困倦时给你哼一支小夜曲,让你温馨入梦;它只能是超于俗界的灵魂寄托,在你高举状纸投诉无门时,给你画一道彩虹桥,让你和上帝闲聊去。所有这一切,龚玉林做得一点也不差,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考都寄放无遗。
  作为现代诗,他似乎充分利用了现代诗的自在性,而并不在乎诸多的讲究,也许这种讲究极易破坏他思绪的流畅。不错,他思绪的表述是准确的,从上述例句中大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我相信,他会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因着才思更多的涌现,而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老公咏叹调”更加动人心弦。
  
  牛维佳,作家,现居湖北武汉。

老公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