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089

[ 武晓梅 文选 ]   

新课程面前教研员该做些什么

◇ 武晓梅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覆盖面最广、推进速度最快、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在这过程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和教育体系,对教研员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研员在新课改中应该做到:
  1、沉进去
  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人员,还是实验教师,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直接拿来套用。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沉浸其中,饱受浸润,通过深入调研,在与师生的面对面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在与校长们的交流中,甚至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广泛听取意见,亲自体验课改的寒温冷暖。如果想对课改有点发言权,除“下水”外,别无他途。
  2.走出去
  ⑴这是一种不断引入活水的意识。课改需要俯下身子实践,更需要不断丰富理论学习和经验借鉴。“人家是怎么做的?”——在实质性实践展开一段时间后,必然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时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⑵通过横向比较,结合自身实际找差距,汲取新经验新理论,探求共识,又是使参与课改从被动走向自觉自愿的重要途径。另外,最先涉足课改的实验学校一定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各个层次的经验互相交流一下,吸纳过来指导自己的课改,一定会少走弯路,对于促进本地课改变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⑶跳出课改看课改,眼界会更加开阔,并能有效防止因闭门造车而导致思想观念的偏狭和枯竭。以距离感来重新审视课改的背景、现状和趋势,一定会有更新的启发和把握。
  3、坐下来
  教研员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做教研工作,要善于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思想的鲜活。教研员应有总结感性材料,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升华的基本素质。要不断评估反思课改的进程,透过现象抓取事物的本质。
  4、钻进去
  ⑴教研员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传声筒,不可盲从,凡事要动脑,要有独立的见解,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各地课改的实际情况不同,有千差万别的基础条件,课改推行就不能一刀切,就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
  ⑵涉及到评价体制的敏感问题,教研员就有责任以批判的精神,勇于对课改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检讨,不但要善于找出制约课改开展的因素,而且要给出救治的药方,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
  5.放开来
  ⑴教研员应该具有开放的胸怀。课改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对于这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教研工作正确的做法就是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鼓励实验教师大胆尝试,在理念创新上鼓励百家争鸣。
  ⑵对于课改中出现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正如允许学生有个性的创见一样,教研员也要允许课改实验中有不同的声音,万不能以一己之见禁绝实验教师的不同见解。
  ⑶健康开放的学术研讨氛围,也是教研活动保持生机活力的秘诀。教学业务指导不同于行政指令,教师可以接受,可以保留不同意见。教研员的魅力在于吸引实验者,使他们因自己见解的正确趋向乐于接受,从而实现理念上的引领和号召。
  6.服务好
  (1)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在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活动中,教研员要充当培训的实施者和服务者,采取各种形式、多种途径把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传递给接受培训的教师,并为教师提供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问题资料。
  (2)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研员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允许课改实验中有不同的声音,不能以一己之见否定或排斥实验教师的不同见解。教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肯定实验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出现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树立样板,做好典型案例、课例的整理、分析、宣传和推广工作。
  (3)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课改后考试仍是主要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教师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教研员要高度审视课改后的各种考试,把考试纳入评价体系,研究出台考试命题的原则,必要时展出几套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样题,帮助教师明确课改后教学评价的方向,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大胆地实践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武晓梅,陕西富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新课程面前教研员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