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068

  

课堂提问的技巧及其实效性

◇ 郭锋一 王巧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一名言,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提问更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它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交流性和应用性,是交际法教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据统计,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各种课堂提问数量为100个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置与提问方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一面,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丧失思考的习惯,丧失上英语课的兴趣,同时教师教学的热情也会大减,使教与学都成了一种负担。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适时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策略,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就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英语课堂中的主体,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时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学生由接受信息转化为独立思考、解释疑难,甚至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启迪,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提问能够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易于弄懂的问题可以简单讲解,而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多花些时间来讲解和讨论。对于个别为掌握该知识的学生,进行课下单独个别讲解,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性
  1.新颖趣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外因正确引导内因,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1)辅助工具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教学以及实物教学等。(2) 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以及内容的灵活多样性,可以采用不同的问题类型,回答内容也灵活多样,可以是由身边的实际经历,已学过的知识等为出发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的要求,按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感觉。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代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学生回答时,用心倾听,善于引导,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回答完毕后,认真总结,系统归纳,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面向全体。只有适当的难度,恰当的递进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课堂提问达到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思维水平顺着这个“坡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合理提出并安排问题。教师应针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另外,问题要在班级中均匀分配。提问时教师要顾及学生面,不能每次都叫同样的学生,每次都提问前面的几个学生等等。要考虑到各个角落的学生。有些教师提问很有规律,比如横向或纵向或从第一个或从最后一个学生问起等等,时间久了,学生掌握了规律,能猜出来下一个问题谁回答,这样剩下的学生就不认真听了。所以教师一定要均匀分配问题,要让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能力,施展才干。
  4.倾注情感。教师应怀着对学生和教学的满腔热情,运用强烈的感染力去提问。让学生经常获得强烈的情感感染,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提问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回答所提的问题,应怀有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去提问,微笑地,期待地注意倾听学生的发问与作答,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循循善诱,反复纠正,从而使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结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5.注意反映。提问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明易懂。问题尽量一遍到位不重复,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有意注意的良好习惯,改掉漫不经心、走神的陋习。另外,提问后停顿适当,留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提高回答的正确率,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参与的活动量,减少疑惑的语调,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
  平时我一般发问后先停顿一下,环视全班,观察反馈的信息。如:举手或是抬头微笑的学生表明他已思考成熟,对问题较有把握,准备作答;有些学生嘴巴微张,或身体前倾,或眼睛睁大,或抬头注视老师,这些都是准备好回答而不愿或不敢举手的学生的姿态语言。而那些提问后,低头或躲避老师的目光的,很有可能是还不大会的。同时根据我平时习惯,适当的提顿时间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反之则表明问题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来思考。难怪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足见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的反馈是对学生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检验。盲目简单的评价语“Good! Clever!”并不能真正起到及时有效评价的作用。
  1.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和与学生的眼神交流,通过不同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对教材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他们的答案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爱聆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答案。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回答习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在课堂回答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要教师重复问题;有的学生不够沉稳,一听到问题,脱口而出,答案却常常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对其他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不敢响亮回答,生怕出错……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仅在课堂要注意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而且可以通过课下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全面思考问题。
  3.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意运用评价话语中的情感因素,降低其焦虑感,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输出表现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例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应直接说“No, you are wrong.”而是说:“Never mind”,对于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尽量发现他的闪光点,鼓励他说:“OK! Your idea is very creative.”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对他说:“Well-done! Your answer is interesting.”对于表现出色的学 生动情地对他说:“Wonderful! You are excellent. ”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时,不仅能使学生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积极的评价比消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课题提问有助于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检查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更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谢志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长春大学学报.2006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胡青秋,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
  
  郭锋一,王巧云,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课堂提问的技巧及其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