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115

[ 贾春艳 文选 ]   

写好应试作文的三个技巧

◇ 贾春艳

  言为心声,写作本是张扬个性、书写性灵的事。无所谓规矩方圆,述一家之言,抒一己之见。但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日写作,时间有严格的限定,空间是在气氛压抑的考场,读者是带有评判任务的阅卷教师,考生如何在考场上脱颖而出、倍受青睐呢?
  一.点亮真情这盏灯。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作会文思泉涌,酣畅淋漓无法遏制。杜甫因安史之乱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忽闻胜利消息,顿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所以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传世之作。2008年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这样写道:
  忘不了您对正被困的孩子们的讲话:“孩子们,我是温爷爷……你们一定要坚强……”此时的您,是一位长者,是一位在期待着孙子被救的爷爷。亲子情怀,不是吗?
  忘不了您跌的那一脚,那么泥泞不平的路,您是以怎样的执着走过来的啊,以66岁的高龄,行走在震后的四川。总理啊,您累吗?您的胳膊流血了,您顾不上,因为前面流血的还有您的同胞。您三夜未眠,您顾不上,因为前面还有未眠奋战的同胞。您顾不上你自己,您顾上的是正在遭受困难的同胞们。
  因为真情,总理的言行细节才都记在心里,因为对“总理”怀着真情与敬仰,所以作者文章的每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倍感动人。
  真实情感,真实的生活会给阅卷老师带来极大的冲击。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们无法阻挡情感的撞击!
  二.点击你广博的知识储备
  请看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选择,让生命演绎精彩》的片段:
  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百姓;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耀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总是难忘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胸襟,总是忆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忧国忧民,总是感动马丁·路德的那个人人平等的梦……如此忧乐的选择,政治家虽没有诗人的洒脱无羁,但却是如此的坦荡广博,折射着他们的真诚与关爱,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在这里,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旁征博引,列举了孔子、老子、李白、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马丁·路德等人的事例,充分地说明了观点,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点开意境之门
  一篇思想深刻的好文章,总是余音绕梁。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看甘肃一考生写的《落红》的片段:
  今生上苍给了我一个凄零的名字,叫做落红,来世你看不见我的美丽,我只愿更名为春泥,默默地奉献我自己……
  不知是不是每一份让世人惊艳的美都很短暂,人说美丽的东西是一个横截面,一经美丽便成永远。绝不会随时间线性消失。可当一阵刺骨的秋风刮过。我知道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终是离开,毅然地离开,虽然还有同伴痴望枝条,慢慢飘摇。是想延迟落地的那一秒?我毅然离去来觅得一隐蔽之处。渐渐地,我美丽的皱纹暗淡了;渐渐地,我鲜艳的颜色消褪了;渐渐地,我的生命已部分归为泥土;渐渐地……
  我开始思考,难道我的生命随着秋风一呼就已经定格为逝去吗?难道我曾经的美丽都只归功于自己吗?我慢慢想起,那些鲜艳的花不都为我“施”过肥吗?那些蜂蝶也为我供过粉呢,我想我该奉献自己了。
  这篇文章题目取之为《落红》,显然是采用了古典诗词的意象,落红即落花。取其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去孕育、呵护、滋润未来的花,隐含不忘旧恩,知恩图报之意,意蕴丰富,值得回味。
  也正是这种挥着不去的意蕴,咀嚼之后仍满口余香的味道,打动了阅卷老师,又一个满分作文诞生了。考场优秀作文,看似无心雕琢,信手拈来,其实不管哪一篇都凝聚着作者的匠心,每一个亮点都是真情与智慧的火花。那么,当我们面对考场作文一筹莫展时不妨也以“点”取胜,薄地生金。
  
  贾春艳,教师,现居河北承德。

写好应试作文的三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