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067

[ 谭劲松 文选 ]   

抓好初中生教育的关键因素

◇ 谭劲松

  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加深,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增加,父母的关注和教师的要求都随之加强。导致初中生的学习压力突然加大而此时又值个性和心理成熟的转折期,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往往成为其它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所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则成为初中生心理教育的关键因素。
  一.初中生学习动机辅导
  1、学习动机的类型分析
  (1)为了升入一流高中。大部分初中生其目的就是为了升入好的高中,为自己升入好大学打下基础。但这个学习动机是学习成绩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的动机,随着成绩的提高而动机更加强烈。
  (2)为了升入高中,中等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尤其到了初二年级之后,其学习动机比较低,只要能考上普通高中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3)为了升入中等专业学校,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是有某一特长或有自己的特别爱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优势,目标就是升入中师、幼师、中专或职高等一级学校,希望自己能学有所长。
  (4)没有明确的方向。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成绩稍差的,对自己的升学没有信心,学习没有动力,在父母和教师的督促下学习也是厌学的重要群体,大多表现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
  (5)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这样的学生并不多见,一般是两种极端的学生,要么是学习出类拔萃的,要么学习极差的,前者是为了家长开心,十分刻苦、努力;而后者装模作样,混日子。
  2、关于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指导
  (1)初一学生。①多让初一学生学习别人的动机,利用榜样法,以经验介绍的形式让初一学生学习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通过直观的展示,可以为初一学生本不明朗的学习动机提供方向。②初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多样化,学习时间不应太长。因为初一学生刚刚升入中学,还没有体会中学与小学的差异时,大量的学习任务,复习材料和“漫长”的学习时间接踵而至,压的透不过气,会让初一学生感到学习的沉重,并对学习产生恐惧,因此学习动机也不太强烈。③教师与家长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不宜铺天盖地,初一学生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升学,而家长与教师已描述得有声有色,对于漫长而又短促的三年来说,升学对初一学生的激励并不大,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合理而又恰当的提出对初一学生的要求。
  (2)初二学生。①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初二知识内容明显加深,因此学生往往会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这时学生最容易顾此失彼,会出现偏科的现象。越是这样,教师的鼓励则更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相反一次打击,可能导致学生对这一科的厌学,甚至放弃。②同学间的相互关系。初二学生已经进入成熟的转折期,似乎突然一夜长大,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要做,但又不敢保准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因此急需有人交流和沟通。而如果让同学能有正常的交往和交流,则可以促进其对学习的兴趣。③家长的恰当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是什么,并不取决于家长的想法和心情,应当合理的关心,去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学习动机,而相机合理指导。
  (3)初三学生。①教师与家长适当放手。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大,升学接近,这时过多的关心也可能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采取自然发展的原则,让其有一个活动的空间。②学校应当减少考试的次数和难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每一次考试,每一套练习都可能成为阻碍学习动力的因素,让初三学生受到难题困惑这样的挫折过多,会动摇其动机。③适当安排参观。让初三学生有活动的时间,可将活动的场所安排在高中的学校,让其有直观的感受,去体会高中生的学习,以此坚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
  二.初中生学习方法辅导
  1、初一学生应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走出来,因此其很长时间受小学的学习方法的影响,因此这时期应当从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入手。
  (1)教师指导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专门讲解一些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随着年级的变化,科目的增多,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2)高年级学生的经验。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十分羡慕高年级学习好的学生,也特别想了解高年级学生是怎样取得好成绩,学习得为什么那么轻松,因此经验的介绍会激发初一学生对初中学习方法的重视与运用。同时也会很快改变以往小学的那种学习方法。
  (3)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心理测验。通过测验,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更适合采用哪种学习方法,但测验只能是参考,还需要教师指出,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作用只是一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踏实的学习。
  2、初二学习应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适应,很多学生可能已经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但大部分学生并非了解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学习,让其去尝试,去体会并从中获得效益。开学习方法的交流会,有的学生可能已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交流的形式每个人都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谈感想,这样既可以让他自己建立学习方法,同时,教师也能捕捉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
  3、初三学生应创造新的学习方法
  初三学生应当在自己学习过程中能够总结出哪些方法更有效,哪些更有力,这样可以面对浩如烟海的问题,学习得轻松、自如。但并不能仅仅为了寻找学习方法而不注意学习的实效,应当切合实际。
  (1)教师对初三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评价其学习方法的实效性。
  (2)家长的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贵在有自己最佳的学习办法,而不是家长眼中的学习时间和做题量,因此家长应当多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去考虑其学习,允许有自由的学习,但适当的关心和鼓励也能加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三.初中生听课方法辅导
  1、初一学生要能够听懂
  对初一学生的听课,要求是听懂,能听懂教师讲的是什么,能解决相关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应当明了,不宜旁征博引,也不宜漫无边际,但应加强趣味性和指向性。
  2、初二学生要能够听透
  初二学生应当加强理解,挖掘一些为什么,能够在课堂的指导下,自己清楚听课学了些什么,自己能用什么。
  3、初三学生能够听通
  初三学生则应当在课堂上听明白,听通彻,同时还要触类旁通。也许一节课只讲了一个问题,但这一类问题都能解决,就达到了听课的目的。
  四.初中生考试方法辅导
  1、考前的放松
  (1)家长和教师不叮嘱。已经到了考试,过多的叮嘱已不起作用,叮嘱得少倒使学生感到放松。
  (2)活动放松。可以从事一些户外运动,减少考前的焦虑。
  (3)音乐或自己放松。少量听一些音乐或看一些电视节目也可缓解紧张。
  (4)多复习。只有多复习,才可以减少对考试的恐惧。也会很快改变已往小学的那种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心理测验,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测验,通过测验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更适应自己的方法,但测验只能是参考,还需要教师指出,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作用只是一方面,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踏实的学习。
  2、考中的放松
  (1)闭目呼吸法。当得到试卷后后可采用闭目呼吸的方法,调整自己的紧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2)一气呵成。在答题的过程中要不停的答,遇到不会的题可跳过,不要围绕一个题目想个没完。
  (3)自我鼓励法。在答题时,要不断的激励自己,我没问题或我答不上的别人也答不上来。
  3、考后的放松
  (1)父母和教师减少盘问,问这问那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大,怕考不好,应淡化对考试结果的渴求。
  (2)重问题而不是分数,考完之后,重要的是看自己什么问题没答上,或哪些问题答错了,不是苦苦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分数。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而言应当系统化。对于教师而言,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又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辅导才会有效果,学生才会对学习抱有希望而可能产生很大的兴趣。因此,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正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谭劲松,教师,现居湖北巴东。

抓好初中生教育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