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105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复习

◇ 许 琦

  语文复习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技巧进行再现、回顾和演练的教学活动。语文复习的目的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学习中的不足。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复习呢?
  首先,要注意复习的整体性。复习虽然有小循环、大循环之分,但即便是最小的循环都需要讲究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即便是一个知识点,也应该放在一定的知识体系里去考虑,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形成系统。因此,若想有效组织语文复习,教师就应当从整体着眼精心设计复习内容、程序与方法,具体而全面地展开复习指导。系统性、一体化的复习能提高学生联系、概括、比较等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与思维中不留死角。如初中语文文言字词的复习,就可以通过五册教材中文言篇目的逐个梳理,归纳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使学生对文言文字词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与把握,以便触类旁通。
  其次,要注意复习的针对性。复习是一个阶段学习的小结或总结,如果缺乏针对性,影响的是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复习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但不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现状,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就会出现重复、遗漏、重点不突出,难点搞不清等现象,复习效果就比较差。反之,如果克服复习中盲目性和随意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复习的内容和方法,强调该强调的、弥补该弥补的、纠正该纠正的,使复习落到实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要注意复习的适度性。复习工作最遭人诟病的就是“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各学校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超越常规的复习,其典型代表就是各种复习考试,,从周练到段考,从月试到期中期末大考,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进行着超量的复习。问题是,多数语文教师不但顺从了这种畸形的复习系统,而且变本加厉,通过网络、书商获得大量难度设计不当、内容重复较多的复习题供学生演练,导致师生身心俱疲,乐趣荡然无存。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魔咒,从时间、数量上加以控制,使复习教学变得科学有序,高质量、有特色地指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举一反三运用知识。
  又次,要注意复习的开放性。传统的复习往往比较封闭,一般以本为本,不敢超越教材教参的范围,显得局促狭隘。既然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开放的生活化的语文,那么,复习工作也应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教材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能力。教师复习时的眼光不能仅放在一个单元、一册教材,而要注意到其他的教材、其他的读物,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复习成为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最大平台。
  最后,复习要注意互动性。通过互动实现复习中的多种信息沟通、融合、提升。根据学生在复习中的实际表现,教师在组织、指导复习时要从三个方面切实展开互动。
  一是善于倾听。复习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言表示兴趣和重视,及时肯定学生思考分析的精彩之处,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研讨解决。教师的倾听不仅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发言,同时,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或通过他们的发言得到某些启示,以此作为调整自己复习思路的依据。
  二是善于观察。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而不能仅仅忙于对复习题的批改、讲评、纠正。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够更多地发现教学与复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找到复习效果低下的原因,从而修正复习方案,强化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复习指导工作。
  三是善于应对。复习因时间短,信息密集,随时可能出现状况,教师能够迅速及时地作出回应。或重复强调,或添加内容,或精简内容,或调整顺序,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复习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来解决一些重难点问题。
  语文教师在语文复习的指导过程中,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语文复习就会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促使分层教学的实现,提高学生求同比异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许琦,河南驻马店教育学院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