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085

[ 邓春林 文选 ]   

中职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

◇ 邓春林

  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在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滑铁卢”之后,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中职教育不再以升学为目标,学习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评判考核的依据不再仅是一张试卷。中职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教育成果直接与社会对接,注重对学生的技术传授与技能培养,强调专业学习与技能实操,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此背景之下,中职语文教学理应从中职生的现状出发,为专业服务,为职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生服务,为学生扎扎实实打好文化基础。然而,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我们中职语文教师思索与改进。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令人堪忧。
  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业水平长期处于中下游,他们往往被老师边缘化,无法获得老师的重视,家长的赞许,同学的认可,背负着沉重的自卑感,而外在表现却是自尊心极强。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甚至被老师放弃,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加上约束力和自制力又不够,导致思想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日积月累,掉入了听不懂,学不会,不愿学的怪圈。而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生又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许多学生认为会说话,会写字就足以,而这些基本知识早在小学、初中就已学过多年。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更高的要求,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一回事。这固然是长期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学生被动学习,一旦失去考试这个目标,就认为所学知识没有用处,同时也与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无关系。
  事实是,由于理解障碍,上课不会听;说话时支支唔唔,话不对题,词不达意;看见稍长的文章就发毛,没法专心看下去;写的字认得清楚就算不错……这些问题影响的绝不是语文一门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决定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中职生语文学习态度不端正,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欠缺,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必须引起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视。
  其次,中职语文教学也普遍存在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情况。
  其表现为:教学观念落后,以教师为本位,用普高语文标准来指导职教语文,注重学术性,忽视应用性,脱离专业,脱离生活需要。教学目标模糊,不能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忽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渗透。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水平,开发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分层次,多选择的中职语文课程,仍以经典篇目的讲解为主,没有向职业靠拢,向专业靠拢,体现专业特点。重视阅读与欣赏,忽视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陈旧,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结合专业实际进行有趣、有效的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方式滞后,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一卷定成绩,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评价。正因为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几乎让语文沦为了“鸡肋”课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最终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中职语文就在这样的困境与夹缝中生存,中职语文教师就在这些困惑与艰难中摸索。伴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而中职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脱离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应该说这种先天的优势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施展舞台,正所谓“与我长袖,我必善舞”。中职语文教师理应认真学习新课标,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调动各项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走向职场,迈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根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趣味无穷;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必不可少。让学生从长期的畏难、厌学情绪中走出来,引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切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改变师本位的思想,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专业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考虑老师教了什么,更要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锻炼了什么能力,养成了什么习惯,培养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符合职业生涯规划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中职语文课程具有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文化基础的功能,也是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走向职场,从事各项工作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因此语文工具性的学科性质理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同时,从中职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现状出发,加强字、词、篇、章、句等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仍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其次,中职语文教学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多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人际沟通、商务活动、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另外,还可引领学生了解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学习知名职员的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创业意识,学会共处合作,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各校还可结合自身特点,编写校本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当然,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新课标要求我们“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应精讲多练,努力创设与生活、职场相结合的情境,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自主、互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在强调团队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寻求个性化的发展。并且可以借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建设资料库,让学生能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同时,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适当的时候,可以走出课堂,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学习语文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评价体系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更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分段的测评。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学生自己及同班同学、实习单位、家长都可以参与进来。评价手段不再是一张试卷、几道试题,要注意开放性与多样性,可以是面试、口头测评,成果展示,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还肩负着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优良品德、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任务。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应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从严要求,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改掉积久而成的陋习;以爱为本,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他们学习的激情、生活的热情。
  
  邓春林,女,湖北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教师。

中职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