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7期 ID: 157046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缪文惠 朱春红

  中国古语有言: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说到学,就有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问题。学什么,很简单,因着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或掌握的技能来选择;怎么学,就有了一个效果和效率的问题。会学,效率高效果好;不会学,效率低效果差。可见,学固然重要,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现在的中学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校外实习,就算进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了。现代社会对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职业学校两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今后他们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发展,就必须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他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能胜任自己工作并能快乐生活的人。也因此,学会学习,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受重视的程度远低于专业技能教学。可是,谁能忽视语文学习在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中所起的长久且重要的作用呢?所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也就责任重大。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并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一些尝试。
  一.形成一种理念
  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理念: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
  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如果在他的中学阶段能认识到学会学习对他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他的注意力就会在这方面有所停留,并且会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就会更多地注意到学习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或技能本身。
  有老师在公开课上运用小组合作方法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评课时有一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在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让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分析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这样每个小组只能深入分析一个人物形象,对其他人物形象就缺乏深刻认识。开课的老师随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讲了评课老师的疑虑,并请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少学生说,他们在课堂上虽然只分析了一个人物形象,却由此掌握了人物分析的方法,提高了分析人物的能力。
  学生已认识到,在课堂上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为了记住人物形象,而是要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学生在课上如果因为只分析了一个人物,他最终只知道这一个人物,这将是我们教学最大的失败。教学的目的是我们只教了他一个人物分析,他却因此会对其他人物进行分析。这是教学的力量,也是教学的成功。
  二.产生一种兴趣
  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新知识的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比天赋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
  姚明小时候并不喜欢篮球,直到9岁,他才开始对篮球有点兴趣。到12岁,他已经非常喜欢篮球。他被送到上海体育学院后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他对篮球的兴趣越来越浓,球技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对篮球的强烈兴趣,姚明在篮球上不会取得这样杰出的成绩。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他在学习上的进步和不断取得的成功,又会促使他在这方面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他的兴趣使他的智力得到开发,使他的知识得到丰富,使他的眼界得到开阔,也使他更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更充满热情。
  在中学职业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会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也带给他成功和快乐,这会促使他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在这种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三.掌握一些方法
  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语文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沟通、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说话就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能力。卡耐基说过:“说话艺术不是低水平的人考虑的问题,而是高水平的人试图办成大事的杀手锏。”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来实现。
  1.对话
  平时说话,除了要把话说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外,还要学着把话说得愉快,让人听得开心。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对话,让学生以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发言,并由学生来评论发言的差别。这样的对话训练,可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到日常会话的一些要求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演讲
  学习演讲和演讲实践的过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参加演讲的过程中,要克服不敢在人前发表自己观点的害羞心理,要收集一些材料,要学着去表达自己,学着去影响别人,在这过程中,他就能学到许多东西,既有书本知识也有生活常识,还有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
  3.辩论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得收集许多材料,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为了驳倒对方的观点,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收集材料,思考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也因此,辩论不仅能让人学到很多新知识、还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若缺少必要的写作能力,会制约他的职业发展。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来开展写作训练。
  1.课文文体转换写作
  把课文中的小说改写成剧本,把剧本改写成小说,把散文改写诗歌,也可把诗歌改写成小说。这种文体转换的写作练习,可省却学生找题材或没有题材的烦恼。要完成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行。这样的写作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改写或续写课文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改写课文中的某些内容,给课文中的人物设计另一种结局。比如续写小说《项链》结尾,给玛蒂尔德安排一个自己认为可能的结局。
  3.场景再现写作应用文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尤其在写作教学上,更多地注重实用性。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即将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实际要求,设身处地,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读书,并且会读书,这将于他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读书有速读和精读之分。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完成不同的阅读目标。
  1.速读
  为了搜寻信息而阅读。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信息,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精读
  为了欣赏作品而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精读来感悟品评文学艺术之美,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
  教师不可能一直教着学生,学生也不可能一直跟着老师学。教师之教,是为了有一天不用再教,学生却能自己去学。教师,教而后不教,这是教师教的最高境界。学生之学,是为了有一天不用跟着老师学,也能自己去学,并且乐学,好学,会学。学生,学而后好学,这是学生学的最高境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从这一个角度去理解吧!
  语文,作为一门终身性学习的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既大有作为亦任重道远。
  
  缪文惠,朱春红,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