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幕剧圣手”之称的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虽为喜剧但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其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头剧中人物介绍,语言独特俏皮,体现出幽默诙谐特点。
请看:
“吴太太——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如果外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成众——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啰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
“李嫂——如果一个女佣只有赚钱,不会贴钱,只有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增加财产,不会损失财产是一条公例,她确实是一个例外。”
“警察——如果警察应该尊重权威、专门招呼汽车是一条公例,他不是一个例外。”
以上人物介绍,初读起来感觉语调轻松,语言直白平实,且有点俏皮,但仔细品味,透过这表面俏皮的语言,作者鲜明的爱憎褒贬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就是通过这极富特点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的。读着以上人物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太太的泼妇形象,杨长雄的见义勇为,成众的沉着稳重,李嫂的可怜老实,警察的趋炎附势;同时我们也体会作者对有正义感、同情心的杨长雄的赞扬,对自私的泼妇吴太太的批评,对可怜老实的李嫂的同情,对趋炎附势警察的讽刺。
二.剧中人物语言机智轻松,充满揶揄意味,彰显幽默诙谐的特点。
作者丁西林曾说过“感性的闹剧只要有声有色,而喜剧必须有味……闹剧的笑是哄堂、捧腹,喜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孟丽君·前言》)。我们来体会下面几个例子的味道,看看它怎样使人会心地的微笑。文章开始有一段吴太太的台词:“这个年头,……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随着剧情的展开,作者在后面安排吴长雄模仿吴太太的语调也说了段相似的台词:“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里吴太太是故意叫穷。其目的是逼李嫂赔花瓶钱。而杨长雄的这段台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模仿吴太太语调理论,好像是抱怨成众,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揶揄,充满了机智和诙谐。又如作者为了充分表现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为他安排了很多长篇大论的台词,以谴责吴太太的自私吝啬、尖酸刻薄,杨长雄满口“如果”“也许”“因为”的学生腔式的演说词令与吴太太的泼妇骂街、胡搅蛮缠的口语交织,使日常的小冲突显得庄严,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显出吴太太的不可理喻,也给杨长雄这番慷慨激昂的辩论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三.谴词用语新颖出格,表现了幽默诙谐的特点。
作者在舞台说明和人物台词中恰当适时的运用新颖出格的词语,收到很好的幽默艺术效果。如文中写到杨长雄模仿吴太太口吻叫穷埋怨,让吴太太抓住了一个辩论的机会,作者却写道“得到一个进攻的机会”。面对吴太太咄咄逼人的胡搅蛮缠,杨长雄不得不与之论理,作者又写道“被迫抗战”。在辩论中,杨长雄为了说明“三块钱”对李嫂说是一笔巨款,她赔不起,又有这样的台词“这三块钱的巨大赔款你叫她从何而来?”“进攻”“被迫抗战”“巨大赔款”大词小用,谴词出格,使冲突更加形象,凸显人物形象。再如,杨长雄为了说明吴太太、李嫂和自己是贫富不同的,把吴太太说成是“高级穷人”,把李嫂说成是“低级穷人”,把自己说成是“中级穷人”。运用这些新颖的名词将“穷人”分类,有力地说清了李嫂赔不起三块钱,应对她有同情心。
《三块钱国币》的幽默是诙谐的,给人轻松和机智的感觉,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
包国梁,教师,现居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