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怎样激发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呢?这就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后进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后进生,把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自觉的地产生兴趣,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主动克服困难,努力去学习,去探索,就能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满腔热情 充满爱心
作为语文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不能训斥、嘲笑、和鄙视他们,对后进生要充满慈母般的爱心。因为爱心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愿意听老师讲课,才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中,有些老师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态度必须严厉。有的老师甚至说:“对学生必须严厉,要让学生怕你,才能树立威信,搞好教学。”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他们整天板着脸,被学生称为“老阴天”。事实上这样做恰恰事与愿违,学生表面上服了,但内心不一定服,结果,学生见了老师“怕”,离了老师“炸”,老师见了学生不顺心,离了学生不放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从事语文教学还能有什么教学效果呢?诚然,对学生要求严格无可非议,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对学生教育,要求要严格,但态度要和气,语气要委婉,即使批评,也是带着微笑批评,这样,师生感情拉近了,融洽了,学生对你“敬而亲之”,违反纪律的现象就会少一点,处理问题的难度也会小一点,问题处理好了,学生口服,心也服。所以带着微笑充满爱心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比板着面孔的训斥好得多。
二.自重自强 树立信心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我们当然要正视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因为他们会阻碍自己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重视和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因为这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在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确立起相信自己的力量后,我们才能愉快的接纳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排除种种干扰,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奋进不息。
和所有学生一样,后进生要学好语文,必须树立自信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优生的自信心容易确立,而后进生往往对自己信心不足,有的甚至毫无信心,要知道他们不是天生学不好语文,有的甚至智力不错,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学习成绩暂时滞后,若能使这些学生确立信心,珍重自己的长处,完全能够学好语文。居里夫人说:“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连自己都没有信心去做好的事情,很难会取得成功。”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善于发挥优势,创造成功记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成功,教者也应因势利导,加以鼓励。因为没有小的成功就没有大的成功,没有微不足道的成功,就不会有惊天动地的成功,成功激发自信,自信孕育更大成功。
三.鼓励帮助 强化决心
语文教学中,根据后进生的特点,教者多给后进生答问的机会,并适当降低提问的难度和要求,让他们能够答得上,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他们学好语文的决心。当他们在语文(作文)学习中取得哪怕是一点点成功的时候,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历过这样一件事:班上有一个学生,作文特别差,一次写作文,在家长的帮助下,他终于写出了一篇较为像样的作文。魏老师看后很激动,情不自禁地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加了一个有注音的“棒”字。作文评讲课上,魏老师动情地说:“真没想到你这次作文写得这样好!”说完他朗读了这篇作文。老实说,这是一篇很一般的作文,但对这个学生来说,写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一般了。所以,魏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一个满分,并加了一颗红五星。他对这个学生说:“下次你再得一个红五星,我让全班同学给你行礼,并为你唱一支歌表示祝贺。”这个学生的劲儿被鼓起来了,第二个红五星很快便出现在作文本上。这一教例启示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对后进生鼓励帮助强化决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因势利导 促其上进
积极要求进步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心理。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调动优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也要注意认真观察,及时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偶然出现的一点点上进心理,我们也应因势利导加以保护,采取措施使之发扬光大。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班上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学生“借分”的奇事。事情是这样的:语文试卷发下来了,我订正好试卷后宣布放学。其他同学都陆续离开了教室,只剩下一个学生仍端坐在座位上,我一看,原来是班上出名的双差生: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我正纳闷之际,学生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恳求一般地说:“老师,向你借2分。”借分?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看到这个学生手中拿着试卷,“得分”后写着大大的阿拉伯数字:“58”,原来借2分是为了及格,“虚荣!”我想。没等我开口,这个同学又说:“我承诺爸爸,这次要考及格的。”声音几乎连自己也听不见。“原来如此”,我不假思索地将试卷拿过去,在“58”后写上“+2=60”。学生脸上露出了惊讶而面带微笑之色,说了一声“下次一定还你分数”便回家去了。奇迹出现了,从此这个学生一反常态,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学习成绩刻苦了,第二次语文考试竟破天荒地得了70分,达到班级平均分,从而实现了“下次考试一定还分”的诺言。
上进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学生之所以承诺爸爸考试要及格,可能是在爸爸的教育下一时冒出的上进心理的体现。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学生借分时,教者不但不借,反而数落他一顿,讽刺挖苦他一番,这偶尔冒出的上进心理的幼苗,很可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后果恐怕难以预料,或发生正面冲突,将试卷撕得粉碎,回家后或遭到家长一顿打骂而从此辍学。实践证明,保护好后进生的上进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只要我们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将有所提高。
李义荣,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