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这里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即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各自又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网络背景:指计算机网络中所包含有各种媒体要素有机整合成的各类信息资源,媒体要素包括: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色彩、表格等。
网络背景下的教学:指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在课程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繁杂原始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加工与整合,然后构建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网络环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
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在网络背景下的能有效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网络背景下开展的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
一.网络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上,我们吸取了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决定性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由教师教会,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只能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交流,因此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建构主义同时认为个人的认知通过与社会(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才会变得更全面、更正确,并可分享他人的经验而变得更加丰富。
二.网络资源实验运用探索
本文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切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主体参与
《教育学》告诉我们:个性的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学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遵循教学规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它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蜂蝶飞过花丛”,也能让学生欣赏到“泉水流过山谷”,还可观望世界屋脊的雄姿,同时也能看清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以前人们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那么,今天这个比喻已变成了现实。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不仅能饱览一幅幅与之相适应的画面,还能听到一曲曲与之相协调的乐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时我将提前设计好的课文阅读要求、作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课文朗读等大量的学习资料都放在网站上,把与课文相关、相似的所有文章及有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他们搜集的各种资料发到网站上,学生们随意阅读,选择信息,进行对比鉴赏。课堂上我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向学生发出课程公告,他们按课程公告的要求去自由浏览网页,单位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信息,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索、互相学习、自由自在地在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源海洋中畅游。
教学《苏州园林》一文,课本以及相关参考书上,都是抽象的文字介绍,我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苏州园林的一些图片资料,配乐朗诵等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或制作成课件,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建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北京园林中的彩绘等。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形象。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们登上苏州园林旅游网站,跟随导游一起游览苏州园林,重峦叠嶂的假山,古朴典雅的门窗雕镂,俯仰生姿的葱茏佳木,“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的池沼风情……使这些北方孩子身临其境地领略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天堂美景。这是老师的语言再好也无法再现真情实景。网络,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也制作了相应的课件。一开始的画面就是雨后的一轮彩虹,立即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使学生自然联想到了石拱桥的桥洞呈现弧形,就像虹。通过播放卢沟桥和赵州桥的形状,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卢沟桥和赵州桥的不同点。这样避免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既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其效果不言而喻。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是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我利用网络学堂的公告,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重点、疑点,并及时点拨指导,调控学习进度。在传统的模式下,学生发言机会少,一节课上只有少数学生有发言机会,大部分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在网络学堂。利用咖啡屋的网上聊天功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我可以随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互相研究、互相探讨。还可以在初步探讨的基础上,让看法、见解相同的同学,自由分组,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小橘灯》时,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在网络课堂点明这一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姑娘和小橘灯有什么联系?文章为什么以“小橘灯”作为标题?教师适当予以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把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和描写小橘灯的句子加以比较。
学生们通过网上邻居,讨论探究、协作会话,相互借鉴、订正、补充、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点击寿光现代教育网语文学科资源库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当时阴沉、昏暗的社会背景,女作家冰心写作此文的缘由、写作经过等,从而突破本课重点、难点。
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更好的调控课堂,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对于讲解教学重点“说明文一定要抓住事物特征”时,我搜集了一些有关石拱桥的实物、图像、资料等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把人间“彩虹桥”,雄跨洨河之上的赵州桥以及雕刻着不同狮子的联拱桥——卢沟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播放课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石拱桥的形状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了解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课堂教学开放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形成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直观思维的积极性,加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现代桥梁事业取得成就,我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通过一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年代桥梁建设的成就,桥的种类很多,有石桥、铁桥、高架桥、立交桥、吊桥等,让学生领略到了千姿百态的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卢沟桥柱头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以往教学,任教师有十八般武艺也不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便对“交头接耳、倾听水声、母子相抱”的千姿万态的狮子有了形象的认识。
对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其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是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主动探索,协作会话,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激励工具,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弘扬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中的思考
1、依托多媒体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知识掌握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已经过时,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重的评价大家都在探索,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工具,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绝对不能代替真实情境的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媒体的运用不是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促进自主创新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http://www.cer.com.cn/
2.《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
3.《教育心理学》陈安福、张洪泰主编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李克东
张法欣,山东寿光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