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60

[ 贾桂强 文选 ]   

《诲人不倦》教学设计

◇ 贾桂强

  2010年12月8日,笔者参加了湖州市本级优质课比赛,执教《〈论语〉选读》(语文版)中的《诲人不倦》,获得了一等奖。现不揣浅陋,梳理当时的教学设计,求方家指正!
  一.导入
  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很高兴。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推崇,在《哲学辞典》中,他写道:“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五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2500年前的这位智者,关于教育的思考!
  (播放居山植的《园丁之歌》,让学生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字音提示:知(同“智”)zhì 骞qiān 隅yú 谄chǎn 磋cuō 倩qiàn 反(同“返”)fǎn (学生齐读,教师指正)
  三.细读文本,探究孔子诲人的智慧方法
  1、“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教导别人不懈怠。
  2、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诲人”?或者说,人为什么需要教育?(板书:为什么诲人?)
  【明确】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把人的天性往美好、高尚的方向发展,所以需要教育。
  3、孔子要教育的主要是一般人。那么孔子都教育过哪些人呢?大家找找具体的名字。(板书:诲过哪些人?)
  【明确】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等。
  4、那么,他是如何诲人的呢?也就是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呢?
  (学生自己看书,约三分钟,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精彩片段)
  师:请问有哪些属于启发式教学的例子?
  生:第3.8章。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第3.8章的原文和翻译)
  师:“绘事后素”是什么意思?
  生: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先有了底子然后绘画。
  师(追问):孔子为什么说“启予者商也!(启发我的是卜商啊!)”
  生:因为他由彩绘联想到仁义的事情。孔子对子夏的回答感到意外,因为这是孔子事先没有想到的,给了孔子很大的启发,所以不由得赞叹。
  师:了不起!分析很精辟,老师佩服你。
  (老师竖起大拇指,受表扬的学生很激动)
  师:我们知道,《论语》是口语的记录,想象一下,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潜藏的情感。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句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
  生(齐、大声):开心的、欣喜的。
  (生朗读“启予者商也”,但读不出欣喜的语气。教师范读,音调拖长,稍稍停顿。学生再读,就读得很动情了)
  师:可见孔子从弟子的领悟中,自己也得到提升——这就是什么?(生答:教学相长)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8章。
  师:孔子说“始可与言《诗》已矣”,如果把“言”换成“教”,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分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一位同学发言。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都动起来了)
  生:不好。用“言”字,可见孔子与学生能平等交流。
  生:不好。用“言”字,可知孔子尊重学生。
  生:不好。用“言”字,可看出孔子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诱导。
  生:韩愈《师说》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课堂气氛活跃、自由。
  ……
  师:除了启发式,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吗?
  生: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师:哪些例子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生:第11.22章。
  (学生齐读这一章)
  师:“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是什么意思?
  生:冉求做事畏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
  师:(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的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呢?
  生:对冉有,激励他做事要果敢;对仲由,暗示他做事不要冲动。
  师:我们知道了孔子对两位学生的语气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桌进行对话表演,一个读学生“冉有问、子路问”的内容,一个读老师“子曰”的内容。先练练,等下,我们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学生演练,都很投入,先请一组女同学演读,再请一男同学点评。主要问题是“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的反问语气没有读出来。然后请一组男同学演读,比上一组好,但是还是对子路回答时的反问语气不够强。通过对比演读,让学生体会话语中的丰富情感)
  师:可见对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一不一样?(学生大声回答:不一样!)可见,孔子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不仅因材施教,而且因人而答。
  ……
  小结: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采用了启发式、因材施教还有鼓励式等教学方式。
  (课件展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鼓励教学、谈话教学)
  四.诵读全文,感受孔子的不倦诲人品格
  5、孔子教诲学生从不懈怠,得到了弟子们的崇敬。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诲人不倦呢?(板书:诲人要不倦)
  【明确】我们可以这样说,要让教育产生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必须要不倦地教育人。另外,从教学内容看,文、行、忠、信、礼、乐,教育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注定其过程要“不倦”。
  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还有许多我们课堂上是没有讲到的。例如“温故知新”、“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教育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看法,写800字左右的随笔。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学生再次聆听《园丁之歌》,感受孔子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怀)
  
  贾桂强,男,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浙江省湖州二中教师。

《诲人不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