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最终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的改善在于教师自身的改变,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增强吸力
第一印象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往往获得的资料不全,容易形成先人为主或以偏概全或刻板等印象。这些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在和学生第一次接触之前,从仪表、举止、说话艺术、授课艺术等方面做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利用第一次见面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研究学会批评学生的艺术
学生是一个青少年群体,易活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时,要考虑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比如,在指正学生时,可以先从自已的问题讲起,指出学生的错误;批评前先表扬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改正缺点的信心。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老师要注重自身威信的形成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号召力,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威信主要由教师的主观因素形成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与渊博的知识是形成教师威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如仪表、习惯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师的威信是靠自身各个方面的努力而形成的,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发挥教育威信的号召力。
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满足,有利于加深师生情感
需要是人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动力,追求需要也是人行为的根本目标,而且每个人的需要又是多种样、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予以满足,就会增强说服的效果,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树立教师的威信。如:从在学生过分的打扮中,可以看出一种追求美的渴求心理,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恰当打扮自己,教给他们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知识,有意识做学生生活中的老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次数,彼此增强喜欢程度
交往次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交往次数越多,了解的时间越长,增强了彼此的熟悉性和密切性,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学生与老师的交往多数仅限于课堂上,而且每次都是以授课为内容,很少有推心置腹的交谈。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过一年课的班级很难啊出全部学生的名字。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利用休闲时间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强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
六.利用学生的“帮派”心理,密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人有合群的心理倾向,而且在群体中会感到安全,能得到理解、支持和关心。在学生中,除班、组等正式群体外,由于受地域、兴趣、爱好的不同,形成一小群非正式团体——“帮派”,而且在这种群体中,往往有一人或两人起领导、支配作用,教师如果能够争取到这种“帮派”中“头目”的信任,会赢得整个群体成员的心。因此,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充分利用争取一个学生来影响一群学生,这样就可以利用和学生交往的有效时间去获得最佳的师生关系。这样,也可以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师生关系解决的主要是思想感情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既费时又费心,所以有些教师在短暂的交往后,特别是不见明显成效以后,失去耐心,丧失信心,结果使良好的师生关系夭折。须知,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既是体现、更是要求,教师只有和学生一道,坚持不懈地共同用心灵去培植,师生的友谊之花才会常开不衰。
何和平,教师,现居湖北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