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场的复杂多元化,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不断凸现出来,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继续学习和就业、提高的重要条件,社会各界和高校管理者已经日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应用文写作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写作技能,强化教学效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课程教学 大学生 就业需求
对职场人士而言,写作能力特别重要,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如此。应用写作作为人类社会一种交流形式和管理手段,是每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社会成员必须掌握的工作的基本技能。对高校学生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必修课,该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为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不少高校的大一新生填不好助学金申请书,很多大二、大三的学生写不好调查报告、评估报告,部分大学毕业生无法按要求完成计划与总结、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更有甚者,连会议记录都不知怎样下笔。大学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摸爬滚打,将无数次面对应用文种,应用文写作修养欠缺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继续学习和就业、提高的一个重大障碍。不仅如此,也给社会职业岗位顺利完成工作带来了麻烦,不少中层管理者对大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极其失望,不少本该由大学生完成的应用文书都得管理者自己动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门工作效率。
国际学术界对应用文写作极为重视,美国所有大学都把应用作文法教程列为必修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侧重于提高大学生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日渐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应用文写作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实现着为学生顺利就业和职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技能,为学生走上社会往更高层次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的教学目标。
随着课程重要性的不断凸现,应用文写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研究应用文写作的专家与学者在教学与课程开发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他们分析了应用文写作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其中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有广东的杨文丰教授、岳阳的张建教授和北京的张德实教授。他们的研究对于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功不可没,大部分教学一线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专业的特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探寻了大量富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也为今天的写作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但是,纵观现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我们不能不承认,前人的研究始终没有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学时设置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社会职业岗位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职场的多元化导致写作内容和文种也趋向多元化,应用文写作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势必面临大量需要学习的文种,但有限的学时却不可能囊括众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解决这个矛盾,既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写作难题,又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目前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着轻视应用文写作的倾向,不少高校将应用文写作设在选修课的位置上,有的高校以讲座的形式展开,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但课时设置很少。加上不少大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也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应用文写作既缺乏专业深度,又缺乏形象的趣味性,学起来必定枯燥乏味。上述矛盾通过多方努力,正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化解,但课时的矛盾却始终没有办法解决,因为确定公共课程学时的往往不是公共课程教师。教师唯一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的就是: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各专业和社会职业的融合。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应用文写作教师除了不断强化德育素质外,还得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修养,强化教学的示范性。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随时随地深入调研,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注意考察有关工作的实际需要,熟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应用文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有意识地收集大量鲜活的应用例文,积累丰富的应用文写作经验,结合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地把课讲深、讲活、讲透。
熟悉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具备现场创作范文的能力,只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现有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介绍了较为完整的文种体系,现代社会的职场,对各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应用文写作方面提出了相对全面的要求,但一般高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普遍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大都在30节左右,在这有限的学时里要圆满地完成课程教学的繁重任务,要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应用写作技能,教师首先得学会巧妙取舍教材内容:精选文种,重视在职场中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删减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很少用到的文种。简化教学流程,以生动的工作、生活实例展开讨论与讲述,既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提高课堂效率。
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话题,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组织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要求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社会活动,亲自搜集写作材料,研究读者对象,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动力,从而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迎接新生、校庆典礼、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学生通过现场工作实践,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专题活动策划、个人简历、自荐信等应用文种,把抽象、枯燥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学会写作各类应用文种,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自己去思考、体验工作与生活的艰辛,学会了互相协作,感悟了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参考文献:
王培红,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低效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6月。
徐曼,关于《应用写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9月
李慧,确立应用写作在高职学科体系中的位置,职教论坛,2004,9月
高卫红:《高职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8月。
※【本论文为省教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2010B328】
高静,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文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女性文学研究。宋秀红,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