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上,我曾看到了一部风靡全球的美国音乐、舞蹈剧《燃烧的地板》,那光怪陆离的灯光变幻,五彩缤纷舞台美术,频促舒缓的舞蹈动作,发聋振耳的音乐效果,令人震撼不已,沁人心脾。舞台地板上仿佛有腾腾的火焰,炎炎扑面,感染力太强了。这使我想起了我们教师的舞台——课堂,短暂的45分钟,也应让它燃烧起来。
导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识与新内容;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引起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贴切而精炼的导入,不仅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还可以先声夺人。如名言导入法,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如爆竹,骤响易彻”。《生命的意义》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节选,里面有段名言:人最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当我在开课激昂地背下来时,全班学生无不正坐兴奋,甚至还有低声附和者,这样一下子就把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幽默——润滑枯倦
中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做到一节课集中4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怎么办?怒不可遏地训斥一顿?用粉笔来一次精准的投掷?有更好的办法吗?有,幽默!
我正兴致勃勃地讲着课,忽然发现一学生正在“钓鱼”。不动声色地,我来了一句:“今天我感觉我的课讲得非常地好!”学生们一愣,我接着说:“因为我发现我讲课的时候,有个同学不断地点头,连连表示:讲得好!讲得好”哗!教室里一阵大笑。自然,该同学也睡意全无。
斯维特罗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当然,我们的幽默并不仅仅是博得学生一笑。它给学生愉悦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悟出“笑外之音”。幽默,其实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批评手段。
激情——催化效率
向45分钟要效率,这是新课标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怎么要效率?不知是谁曾给过我们教师一个建议:带着微笑进课堂。老师有了激情,学生自然也会有激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从歌声做起,歌唱得不好我不上课,直至唱好为止;回答问题无论对错,声音要洪亮;无论什么时候,坐要有坐相,不准东倒西歪。总之,我们要求我们自己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满激情。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45分钟”。激情,可以润色我们的课堂,催化学生学习的效率。
竞赛——刺激欲望
实践学生心理活跃,对呆板的讲课不大感兴趣。采用激励、竞争的方式,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法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我们的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毫无疑问,竞争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竞争,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更好地促进学习的开展。
经常有老师说:到了初三,学生大了,不爱回答问题了。我的课堂,往往采取小组竞争的手段,课堂气氛并不沉闷。相反,一些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或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因为这时候,学生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了出来。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自然,语文的教学艺术也是个有待我们挖掘的宝藏。但无论怎么教,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要让课堂燃烧起来!在燃烧中永生!
吴玉华,教师,现局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