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44

[ 伍桂蓉 文选 ]   

试论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途径

◇ 伍桂蓉

  内容摘要:社会化写作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是将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作为学校写作教育的旨归;社会化写作学习是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包括社会学习、形式学习和内容学习三个基本阶段,其主要类型分为社会体裁、研究体裁和新兴体裁的学习。
  关键词:应用写作课程 社会化写作 研究性学习 途径
  
  我们将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定位于社会化写作,是将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作为学校写作教育的旨归。这里的“社会化”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它包括生活化写作、文学化写作、研究化写作三个具体类型。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化写作学习,是基于社会需求,通过社会生活实施的写作教育,这一学习的基本点,就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学生写作学习,无论内容对象、途径或方法,都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简言之,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
  社会化写作学习是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要进行社会化的写作,必须经过社会学习、形式学习和内容学习三个基本阶段。
  一.社会学习是基础
  社会化写作学习的对象、途径、评价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认识社会是写作的首要任务,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学生周围的人文构成,主要指人际关系。了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懂得身边的社会对学生提出了何种写作学习要求,认识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学习的驱动力、目标指向、内容反映以及价值评判。社会学习可以通过调查社会文本、关注社会热点、感受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实现。
  1、调查社会文本
  帮助学生对社会常用文本形成定向认识,即社会需要哪些文本类别与表达素养,我们曾组织大学文秘班学生对社会常见文本类别及频度进行调查,社会常见文本类别如书信、便条、填表、摘要、日记、申请、报告等,要求学生做穷尽式调查,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特别关注与本专业学习及今后职业生涯中常用文本进行重点调查,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社会上填表这一类文本出现频度高,而且表达式非常复杂,每填一次不亚于掌握电脑的一种程序。学生们通过了解家庭、亲友,特别是走访社会各部门文本使用的类别,统计各类文本在一段时间里使用的次数与密度,最后将调查结果公示,报告出来,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
  2、关注社会热点
  处于社会之中的人无不关注社会的变化。因为社会的变化与个体生活质量、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握社会脉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迫切性、必要性,而且为学生书面文本写作提供了丰厚的内容。
  3、感受社会生活
  感受家庭亲情,关心他人,参与社会活动,这些都是直接感受,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社会生活,能够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强化社会责任感,就是增加感性认识,升华理性认识,这里解决的不仅仅是写作学习“写什么”的问题,还促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即“不吐不快”。
  二.形式学习是关键
  文本的外在形式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重视,通过感知不同的文本形式,学生们可以对其外在形式进行模仿,形式学习包括认识类型特征,配置相关内容,调整表达方式和体现个性特色,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写作学习。
  1、认识类型特征
  提供各种文本,通过阅读、比较、概括、寻找、把握各类文本的形式特征,对学生写作予以形式上的约束与调整,使之合乎文本形式的特征规定。例如在社会实用文体的写作学习中,学习之始往往强调文本类型特征的学习,随着写作学习的推进,才逐步细化文本的类型特征,使之切近社会生活中的文本形式标志。
  2、配置相关内容
  有了一定的文本形式特征的认知之后,主要选择适当的社会生活内容组织文本写作,这里的关键是配置相关内容,可以由教师给出相当量的内容,让学生自行配置,这样,在进一步强化文本形式特征的同时,懂得根据形式筛选、配置内容的写作技能。
  3、调整表达方式
  文本写作学习并不是单一、孤立、绝对化的,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或相同的表达方式,懂得表达方式不仅要体现“为我所用”、“适情应景”、“综合运用”,还要根据人们的阅读欣赏习惯与口味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达到“美”与“动人”的境界,最后达到写作学习的较高境界——体现个性特色。
  三.内容学习是核心
  学生有社会生活,有文本形式认识,是不是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书面文本呢?生活信息是随机的、多元的,而写作学习的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则是经过加工的、有序的、单一的,关键是作者“摄取”的主旨与方式。
  1、叙写生活体验
  写作学习文本的内容最好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状况,让学生对同一生活的文本写作作不同的处理比较。看哪种文本表达更好,而不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加工。例如:将一个生活材料按照原始顺序叙写,形成一种文本;对这一文本作剪裁,调整原有顺序并予以组接,形成另一种文本,让学生群体对这两种文本作鉴赏、评判,这样,学生自然很容易得出“怎样写才好”的结论。
  2、驾驭各种材料
  在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驾驭各类材料。内容充实的文章需要各类材料的支撑,否则就可能是自言自语式的,毫无感召力与社会价值的东西。积累、调用材料达到自如驾驭水平,是学生写作内容学习的目的之一,学生积累材料一定要来自对大量文章的研究阅读。那种将“写作辞典”、“名句辞典”的材料作为文本写作材料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自身研究,自己的感悟,才能成为学生自如驾驭的材料,这样写作的文本才会有独特的发现,才会形成个性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写作文本。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化写作是一种独具个性的研究性学习。写作学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离不开研究,对社会的了解、研究,对生活的研究、体验,对文本的表达方式的比较,在文本材料积累中的研究,处处充满个性化的研究。
  四.社会化写作学习的主要类型
  文本分类,在传统的基础语文教学中一般是指两类,即教学文本(包括记叙、议论、说明等)和文学体裁(包括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显然,这两种类型文本并没穷尽社会生活中可以经常碰到的文本,例如表格、诉讼状、证词、广告、祝词等,当代新兴的还有传呼、短信息、网上聊天、网络文学等,由于这些文本形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无视这些日新月异的文本存在,不作指导学习是不可取的。
  1、社会体裁写作学习
  完整地说是社会实用体裁文本的写作学习,是旨在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交互活动需要的文本学习。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实用体裁,可以分为书信类、告示类、表格类、公文类等,其中每一类都有许多文本形式,某些类相互还有交叉。书信类是最基本的社会实用文本类别,告示类、公文类是书信的世俗化与制度化演变,而表格是公文类的简约化表达。
  2、研究体裁写作学习
  是伴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写作学习,是用于表述研究过程、揭示研究成果,用来表明自身研究目标对象、方法、过程、结果与思考的一类写作文本。主要形式有报告、论文、笔记等,报告并非社会实用文体中的报告,而是指研究报告,论文也并非政论、评论,而是研究论文,笔记则是用罗列的方式表达研究、考证的内容。
  3、新兴体裁的写作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各类新的文本形式不断涌现。目前新兴的文本体裁主要是短信息、网上聊天、网络文学等。这些文本形式都与电子传媒有关,因此,简称为“IT文本”。与以往的传统文本比较,IT文本具有更好的私秘性、快捷性、更改性、随意性,这在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这类文章的无序、泛化、品位不高等问题,因此指导这类文本不在形式上,而是在内容和品质上。
  五.社会化写作学习流程
  以上各类文本的写作学习流程可以统一为特征式学习、范例式学习和类推式学习。特征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类型文本的特征,从中发现异同。如社会体裁的学习包括四种类型,主要认真比较这四种类型文本的特征,由于都属于社会体裁,文本特征有相似之处,但又是不同的类,所以一定要进行研究比较,从而掌握文体的特征。接下来进行范例式学习,罗列各种文本范例,要求学生通过比较研究,掌握这一类文本的写作技巧,这种研究可以通过虚拟的社会实用学习情景,例如“小王的一天”,将主要文本形式组织在他的各类社会活动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文本形式众多,而语文学习课时有限,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类推式学习,指学生借课堂研究学习的几个主要范例,类推到同类的其他文本形式的学习,例如从书信推及申请书、表扬信,从通知推及海报、启事,从社团会员表推及网络各式表格等。
  
  参考文献:
  [1]赵书华《“社会化写作”的重建——底层写作创作取向》,黑河学刊2010第6期
  [2]林章龙《作文训练生活化\社会化的尝试》,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
  [3]高莉《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优化应用写作教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伍桂蓉,女,湖南女子学院公共管理系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文化学、中文教育。

试论应用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