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音乐课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音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兴趣不浓,而是对课外的流行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音乐课本所编入的往往是很经典的严肃音乐,我们成年人对这些音乐一般都能接受,并且很感兴趣,可初中生大多是十三四岁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一般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些严肃音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来探讨。
外部因素有以下几类:
一、学生从小到大所受到的音乐熏陶。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其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从四岁就开始随父亲学习音乐;享有“音乐神童”之称的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从三岁起就随父亲学习音乐;中国笛子演奏家赵松庭的父亲也是个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民间乐手。在我教授的学生中,只要是从小就开始学习乐器的同学,对严肃音乐一般就能接受并且很感兴趣。由此看来,学生所受音乐熏陶的程度不同,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就大有不同,那么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得提高家长的音乐素质,也就是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
二、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为什么那么喜欢流行音乐呢?这也不难理解,流行音乐无所不在,大街上放的,电视里播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这就说明因为熟悉所以喜欢。环境因素对培养一个人的兴趣至关重要,要提高学生对严肃音乐的兴趣,就应该让严肃音乐走进校园,让美的、好的音乐无处不在。
(1)利用学校有线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优秀曲目,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通过学校橱窗、黑板报、阅览室报刊、杂志、书籍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这样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自由自在沐浴在音乐海洋之中。
(3)加强电化设备,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同时还需要教师由浅入深的讲解、指导,挖掘其内在的东西,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自然就会被其音乐魅力吸引。
三、充分利用好音乐课堂。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音乐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懂人生,爱艺术,会生活,对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样,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才能够出色地表现音乐,清晰地解析音乐,能亲切地与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沟通,还能耐心地传授音乐技能,学生学习高雅音乐的兴趣必定会大大增强。
音乐老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想办法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设备。据我所了解,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还仅限于一架钢琴和一台录音机,音乐教师有时想增加一些音响资料,却苦于没有设备。如今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应该进入音乐课堂,这样音乐教师就可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美的音乐。
以上谈到的是改变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除了外部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一、情感体验:上欣赏课时,放一首非常优美的交响曲给学生听,有的学生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而有的学生却感受不到。这是因为后者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能与音乐产生共鸣。对于他们,音乐教师应该立足于树立其博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帮助其积累多种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拥有听之顿悟,开之即启的内心源泉。
二、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存在交叉性差异,即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可能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因材施教,这样不仅可以发辉学生的个体优势,而且可以拓宽音乐教学深度。
综上所述,只要改变影响学生学习严肃音乐的内外因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也会少一些被动,多一些主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张明霞,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