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18

  

强化语文作业管理课题实验结论

◇ 张斌 郑玉琼

  内容摘要:管理作为人类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起着组织、指挥和控制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最基本的双边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对语言、文字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断实践的活动。针对学生实际及语文教学规律,本实验将管理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管理理论 语文作业 实验研究
  
  通过对语文作业的管理实验,我们坚信了它的作业,更增强了语文教学的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增强实效性的方向,受益颇丰;当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也有我们的思考。
  一.收获
  1.认识到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明确了语文作业有效管理的原则。
  语文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过程,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往往不能与考试对应,表现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不见于或少见于考试试卷、考试要求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集中或者连贯的培养、考试题型不见或者少见于课堂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作业能够承担起教学和考试的衔接作用,能够很好地设计作业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校自主编制作业《课课练》4年多的实践和本课题实验班的实验看,我们体会颇深,明确了语文作业有效管理的以下原则。
  (1)把学生的兴趣和考试的要求结合起来。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会捉襟见肘。要让语文作业有效,除了体现听、说、读、写这四种最基础的语文能力外,要考虑到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如教学《登泰山记》,可以让学生转变为导游,布置写介绍泰山的解说词;如教学《阿房宫赋》,可以让学生去关注“宫人”的生活,通过宫怨诗的积累,来认识文章的主题。结合考试和学生、家长、学校对分数的要求,面对“减负”的趋势,从作业的质和量上来说,语文作业的题型要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按照考试要求命制作业题目。
  (2)围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一主体设置作业。在语文教学中,有些作业应该成为定式,如积累名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语言的积累。鲁迅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花一样,必须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采过的许多花就是要读过许多书,积累了许多的素材”。因此,在预习时布置整理作业,在课后积累相关名言,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整理词句、摘抄积累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积累能力的形成,并逐步内化为一种提高语文素养的精神追求。在布置的形式上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轮流进行。
  (3)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布置作业。学生由于先天禀赋、个性特征、后天教育、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遏制。所以,语文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作业的设计应当有弹性、有差异,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体现差异性,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得到最优的发展,教师在作业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留出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分吸收知识和形成技能。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分为必做题(积累题、整体把握题等)与选做题(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题目或者难度较大适合集体探究的题目)。
  (4)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新课程作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让课堂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要体现实践探究,让书本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因人而异。新课程语文作业,还应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化成之功能,除了注重知识和能力外,也应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作业的外延。因此,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区生活,关注社会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关怀,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教学《我与地坛》一课,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可为:划出最有感触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于母爱的认识。
  2.认识到了老师在作业管理中的作用,明确了语文作业管理的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只部分地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那么,如何达成“师者”的作用呢?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发现教师在作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方向如下:
  (1)抓好作业的源头,布置让学生喜欢的作业。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学生既可以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从而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弄清教材重难点及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既要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能力,既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要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使每一位学生在各自层面上进入“最近发展区”。
  (2)重视作业评价,让每一位学生有热情做语文作业。评价的重点在于劳有所获:那样的作业是优秀的;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作业归类不劳动者应受到批评:公布作业优秀者和没有完成作业者名单。归类教授解题方法分析答题规律,从而形成学有所思、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和人生态度,享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懒惰后的难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明确错在哪里,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3)关注学生作业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平时的作业,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严格管理好作业,就等于管理好了学生的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评价方向看主要集中在:字迹工整、表述规范、上交及时等方面。比如学生卷面问题,就是语文老师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4)培养称职的课代表和学习小组长。这是一个了解学情、达成有效管理的好途径。成功地管理一个班的学科作业和协助老师的教学,能使科代表和小组长的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从而形成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
  (5)分层次设置学习小组,因材布置作业。分层次设置学习小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集体辅导。也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全面平衡地发展。最重要的是有助于老师的因材布置作业和分层次辅导。
  (6)抓好考核管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目前有利于强化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将来给学生书写自己的人生档案做样子。
  二.困惑与思考
  1.从作业时间来看,能否保证每天课后半小时的语文作业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科目不止一科,每天的作业量往往成为一种机动,有所变化。在高考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高一高二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往往很大,要保证语文作业的时间往往困难。据调查,高一高二学生平均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是1.5小时,英语1小时,物理40分钟,化学30分钟。我校学生课余时间为4.5小时,光是完成理科作业就要3小时40分钟,语文排最后做,理论上应该有至少30分钟,但是往往没有,因为政史地还要各20分钟。面对这样的形势,要保证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在客观上还受制于各学科作业的平衡。通过本实验,我们迫切地感受到学校需要制定较科学的作业时间表,不能让作业流于不能在客观上保证时间的流动状态,同时要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安排好预习复习工作。我们建议作业时间作如下分配:
  
  
  
  2.从作业的评价方法看,学生作业老师批阅的方式过于单一。学校要求作业全收全批.可是语文作业相对繁复,每天有语文课,每两周有一次大作文,一周有一次小作文,老师批阅学生作业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在作业量和批阅量上往往成为一种矛盾。我们认为要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比如以前提倡过的自批互批面批等等.我们只要记住宗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作业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默写可以让默写不太理想的同学批阅;作文可以在教师抽样批阅的情况下,让学生互评;课代表可以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要让老师从单一的“判官”角色转变为“发现”者、“监控”者、“帮助”者等多种角色,就得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3.从作业反馈方式看,“上交——批阅——下发”的单循环往往达不到有效作业的目的,对于部分作业我们采用了“上交——批阅——下发——订正——上交——批阅——下发”的多重循环,也可以选择面批的形式。通过学生的一次作业,不但让学生在结果上得到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指导。同时,对于优秀的作业可以展示,对于不理想的作业可以隐去姓名作展示,达到学生评价学生的理想效果。但这样做的效果好些,可时间却是大问题——学生没有时间应对这样的多重循环和面批。
  4.从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重点高中确实遇到了阻碍。这种阻碍来自于专家对高中生的理论评估高于现状,因而教学大纲、语文教材的改革在不断地从高从深,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对读书目的的不同理解:社会需要有用的人才;家庭需要光宗耀祖的子孙;学校需要上重点大学的高才生;学生需要上重点大学的好分数。教师则面对着这种尴尬:按照语文的属性,是要慢慢积累练习的;按照学生的需求,是语文最好不要这样学,应该像数理化那样多快好省,立竿见影。按照学校的要求,最好用最少的时间,教出最好的成绩。因此就有了数理化外都加课时,惟有语文每天一节课都不能保证的现象。因此,这个问题光靠老师是无法解决的。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有这样的共识:优化作业管理,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监控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管好学生的作业,就等于管好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可是,要真正作好语文作业的管理工作,并不容易,还有许多疑惑需要我们去面对。
  
  张斌,郑玉琼,教师,现居浙江桐庐。

强化语文作业管理课题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