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社团是指在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团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战略。为此,我校开展了深入的问卷调查与研究。
一.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
1.管理规范化。目前,我校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每年定期评议,定期总结表彰,社团发展有章可循。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做到整体规划,全校一盘棋、全年一盘棋。团委重视社团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的筹划和设计,保证了社团活动的效果。
2.创意群众化。学校开展社团活动,都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激发他们创意的主动性。2009年社团拉力赛的20项主体活动,2010年社团拉力赛的30项推荐活动,方案都是经过学生策划、完善定下来的。学生社团开展的日常活动,多是社团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
3.运作社会化。学校为学生社团提供的物质支持与经费资助有限,学生社团经费的投入,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走社会化的道路,可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鉴此,我校不断拓宽学生社团的发展空间,尝试“开门办团”,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4.作用显著化。对“学生社团在服务学生素质拓展方面作用”的回答,选择“作用很大”的占94.4%。对“学生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方面作用”的回答,选择“作用很大”的占88.8%。对“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选择“作用很大”的占50%,选择“作用一般”的占44.4%。实践也表明,社团活动对学生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职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的问题
1.社团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社团规模、活动质量不平衡。有些社团规模适中,活动质量高,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社团却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甚至是几个社团骨干在维护,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面临退出舞台的尴尬局面。
2.价值导向不明确。学生社团的创建和日常运作基本是由学生来完成,因此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驱动性。由于职校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使得某些社团的创建与运作带有盲目性、功利性,影响社团的发展。
3.社团经费不充足。对于社团经费主要来源,有38%的学生回答是会员会费,32%同学回答是学校支持,19.3%的同学回答是赞助,还有19%同学回答其他。在回答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时,有94.4%的团组织选择经费不足。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没有专门的预算,另一方面,一些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也有限,使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4.指导老师不深入。对指导老师是否参加社团活动的回答是:19%每次都参加,18%经常参加,20.3%偶尔参加,30.3%不参加。统计和调查的矛盾说明,尽管社团大都有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许多老师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使得许多同学难得一见指导老师。
三.推动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1.正确引导,形成社团日常管理规范。各专业部应进一步完善社团规范化建设,要在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社团管理细则,完善社团考察制度、社团财务制度和社团指导老师负责制度。通过开展“十佳社团”和“优秀社团”创建活动,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促进社团工作的繁荣。
2.大胆放手,拓展社团自由发展空间。本着“大胆放手、科学引导”的原则,有效监督,适度控制,尊重和鼓励社团的自主管理。减少干预,给社团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社团的“三自”功能。
3.科学选拔,提升社团干部整体素质。社团骨干在社团发展与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要进一步巩固会员大会制度,引入竞争,倡导学生社团干部由会员直接选举产生。要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和社团干部论坛,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团干部整体素质。
4.鼓励创新,营造社团蓬勃发展特色。特色出人才,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应立足于发展有特色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只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社团既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学生社团作为我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人才培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吴文杰,江苏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