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00

[ 程仙梦 文选 ]   

对古典诗词中桃杏寓意的探求

◇ 程仙梦

  内容摘要:桃花和杏花因其色彩鲜明、形态优美、寓意独特,被古典诗家广泛使用。桃花和杏花在古典诗词里,有相同的意象意义,但更多的是各有不同的意象意义。
  关键词:桃花 杏花 古典诗词 寓意
  
  桃花和杏花因其色彩鲜明、形态优美、寓意独特,被古典诗家广泛使用。如,“桃花流水鳜鱼肥”,“红杏枝头春意闹”,“村边杏花白”。桃花和杏花在古典诗词里,有相同的意象意义,但更多的是各有不同的意象意义。
  一.意象寓意的相同方面
  1、春天美景的象征
  桃花和杏花开在初春,又最为明丽,所以描绘春天的诗中多有她们的身影,并且占据核心地位。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
  我们知道了桃花和杏花都是春天物候象征,就能给这些诗作一个准确的季节定位,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进入春天的境界中去,准确把握诗人的情绪。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虽然没能进入园中,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足示园中春景之美好。同样,身处春天,人们心中的愉悦之情关得住吗?也是关不住的。
  2、渲染美好的情绪
  因桃花和杏花色彩与形态的美好,常用来表达美好、欢愉的情绪。如唐韦庄的《思帝乡》、王维的《田园乐》。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点明了季节。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满面春风地漫步在花径中,微风吹落枝头的杏花,花雨飘洒在少女的头上,烘托出了少女的活泼美丽。仅有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绚丽的少女春游图。这美丽的杏花逗引得少女春心骀荡,于是有了后面的“痴心妄想”。“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是写少女所见,也是文中的又一主人公。他那风度翩翩的姿态,英俊潇洒的形象,使得少女一见钟情。“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写少女的心理活动。她打算嫁给少年终身和他相伴。并决定即使是被薄情抛弃,也不以为羞。作者用淡雅的语言,描写了少女的美丽形象和坦率的性格。把以杏花为主体的迷人的春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真挚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朗的,美好的,透出了诗人心中的恬淡安适。
  3、寄寓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酒泉子 唐 司空图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杏者,东方岁星之精也。杏花自然是岁星的精英了。惜花即有惜时之意。
  “旋开旋落旋成空”一句叠用三个“旋”字,把昨天的花开、眼前的花落和若干天后的枝头成空三个阶段飞快扫过,极言好景不常,韶华易逝。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山桃花红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桃花红满上头”的美好春景渲染出爱情的美好;但桃花开得快,衰得也快,“花红易衰似郎意”正吐露出女子对爱的担忧。
  诗是由多个意象构成的,关注了核心意象与相关意象构成的意境,就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二.意象寓意的不同方面
  桃花和杏花虽同为春天的物候象征,同以美丽诱人,但她们在不同的诗中却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意义,很多时候是绝然不能互换的。
  1、桃花常寄寓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温馨回味,杏花常寄寓爱的失意和惆怅。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那人何等风韵袭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是春光烂漫的季节,还是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虽有怅惘,但毕竟是美好的情感经历,值得珍藏。
  更漏子 唐 牛峤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这首词写的是思妇独守空房的哀怨。从“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中可知,月光下朦胧的红杏,也许是美的,但女主人自闭屋中,哪有心思欣赏呢?“杏花红”恰反衬出女主人的凄苦寂寞。
  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的诗人笔下,桃花和杏花的寄寓意义有这样不约而同的差异呢?这是由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特质决定的。
   2、桃花寄寓人生得意和快乐心情,杏花寄寓前途黯淡和悲伤情绪。
  西归绝句 唐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这首诗写在遭贬五年后奉召西归途中。奉召回京,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
  碧涧驿晓思 唐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温庭筠是太原人,但贬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涧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淡淡的忧伤中带着淡淡的希冀。
  陆游诗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杏花”是绝然不能换成“桃花”的。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深巷明朝卖杏花”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里就不能将“杏花”换成“桃花”,桃花的红艳与喜庆,同郁闷与惆怅的情怀太不协调。同理,杜牧《清明》中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也不可换成“牧童遥指桃花村”。
  3、桃花常被用来寄寓隐逸情怀和暗示隐士之所,杏花却没有这种作用。
  三日寻李九庄 唐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诗人特意标举寻友的日子“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李九庄的环境景色如何?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便有了“隐”的寓意。
  我们通过对相关、相近意象的比较研究,启发我们从细微处关注意象,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倾向。同时,桃花或杏花在诗中到底寄寓什么情感意义,还要看它们同其他意象共同构成的意境。
  
  程仙梦,教师,现居湖北十堰。
  

对古典诗词中桃杏寓意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