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80

  

文学熏陶与班级管理

◇ 鲁世新 林日萍

  当今社会因快速发展而浮躁,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财富、精神享受或功名利禄终日忙碌,心灵教育荒芜一片。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那更是个个趾高气扬:“我爸爸是房地产老板,即使考不上大学,我也有钱有房,我爸爸是教育局长——的司机,我爸爸是……我的游戏级别是……”浮躁的社会让孩子比爸爸的财富,比爸爸的官职,没有一个静下心来读读自己是谁?科技发达的社会让孩子只会动手动眼玩游戏了,动动耳朵听家长教育都成了奢侈,更不用说动脑了?一个班级50多个学生,具有这种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的学生占了30%多,这些富二代的孩子、独生子女个个唯目前是瞻,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怎样让浮躁的孩子静下心来,审视自我,掂量继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我陷入了沉思……
  电视让孩子肤浅,电脑让孩子迷失,攀比让孩子幼稚,唯有读书让孩子沉潜。农村称学校为书房,学生在书房不读书,那就违背上书房的旨意。虽然我不像《中国教育报》上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那样致力于让孩子广读书多读书,但是他们的做法让我坚信我的做法是正确的。作文课和学校大阅读时间我们推荐学生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读《读者包厢》,让孩子感受名人的文学成长历程;读《三点导读》让学生比较自我阅读理解与指导阅读分析间的不同;读《文学社团巡礼》让学生感受同龄人作文的立意高度和写作技巧;读《作文课堂纪实》跨越时空欣赏名师作文指导方略。除此之外我们也推荐学生读《意林》《读者》,读学生成长小故事,还与语文老师沟通读课文中的拓展篇目,如学习《我的信念》前读居里夫人的《铿锵玫瑰》,学习《孤独之旅》前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及曹文轩作品集,中考会考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学之初学生处于浮躁兴奋之时读名人成长励志故事,如贝多芬、邓稼先、史铁生等等。
  我发现学生唯有读书时,方是他们最专注的时间,也是班主任精神最放松的时间。当我们把一本本好书推荐给学生,学生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的阅读,他们的一生便有了方向,此时我感觉自己就像梅子涵教授一样成为点亮孩子心灯的人。
  教育需要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长期付出,需要不计名利、默默无闻的奉献,坚持读书的人都有那么一种平和与淡定的气质,更有我们看不到的品质,那就是坚定、执着、理智,我如此,我们如此,我的学生也将如此厚重深刻。
  通过阅读发现学生的目光不再呆滞,不再迷茫,不再游离,学生的言谈不再毫无章法,不再无理取闹,不再与老师捉迷藏,班级管理不再需要班主任天天盯着,不再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们除了受班主任教育外,更受到书的熏陶、美文的感染、名人的智慧与力量的鞭策。
  有人说,一本书加一本书,改变着一个孩子;一个人加一个人改变着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加一所学校改变着中国的教育,我不敢说阅读能改变中国教育,但至少我见证了文学改变了学生的人生,改变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改变了班级管理。
  
  鲁世新,林日萍,教师,现居山东威海。

文学熏陶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