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67

[ 夏增田 文选 ]   

话说“这个”“那个”之类

◇ 夏增田

  有些人说话,“嗯”、“啊”满嘴,“这个”、“那个”连篇,似乎不带上这些音节就说不出话来。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语言现象,有以下几种弊害。
  一.影响表意的准确,造成理解的错误
  说话不能乱停顿(包括该停不停、不该停却停和停顿时值不恰当),因为乱停顿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导致理解的错误。有这样一个笑话:一次民兵集训,民兵营长对大家说:“这次集训,每人发一支枪,啊!”顿时群情激昂,大家欢呼雀跃。他接着说:“是不可能的。”大家心里一沉,情绪顿时低落下来。民兵营长继续说:“每两人共一支,啊!”于是大家又来了精神。他接着说:“也是不可能的。”大家的情绪又低落下来,民兵营长接下去说:“可以三个人共一支,啊!”大家心里又窍喜一阵,三个人共一支,总比没有的好嘛!他顿了一下,说:“但是是木头的。”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哭笑不得。
  这位民兵营长的话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啊”字上。因为“啊”在这里不恰当地起了延长停顿时间的作用(“啊”前已作停顿;“啊”音节不表意,等于又一次停顿;由于用了“啊”,使得其后再一次停顿。这样一来,停顿的时间就大大延长了。),致使句子前后两部分失粘,一句话变成了两句话,因而造成了言不达意的后果,导致了听众的误解。如果不用“啊”,停顿时间缩短,连贯相应紧凑,就不至于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二.影响听话人的情绪
  爱美是人的天性,因为美给人以感官和精神的愉悦。美的语言,听起来舒心惬意,带来精神上的快感;不美的语言,听起来刺耳,令人生厌。所谓美的语言,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语言传达的内容美,一是语言本身的形式美。(这里指后者。)美的语言,简洁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个”“那个”之类的音节,在语言中既不起表意作用,又不起语法作用,纯属废料。这些废料,使语言变得松散、臃肿。听这样的话,叫人倒胃口。据说,有位领导,说话最爱夹带“这个”。有一回作报告,有人暗暗给他数了数,才一个多钟头的报告,竟说了几百个“这个”。作报告者说得眉飞色舞,听报告者听得没精打采。报告没作完,听众已溜了一大半。非是人们对这位领导不敬,而是这样的语言实在让人受不了。
  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文明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与机器对话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但与机器对话毕竟不同于与人对话:与人对话,有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并且可以借助表情、神态、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来表情达意,语言随意一点,一般能听懂。与机器对话可就不同了,因为机器毕竟不是人,不能随机应变。因而与机器对话,要求语言高度规范,否则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如果跟机器对话也来上一些“这个”、“那个”之类的话,那是无法“对”起来的。
  造成上述不健康语言现象的原因有二:有些人说话前毫无准备,随想随说,当说不下去时,难免要停下来,想好了再说。可是一停下来,前言后语就显得不连贯了,这样会给听者留下“说话水平差”的印象。为了不失面子,于是一边想,一边用“这个”、“那个”之类的音节来搪塞,以为缓兵之计,此其一。其二,有些人误以为说话只有带上这样的音节,才像有水平,因而有意为之。
  要消除这种语言现象,必须澄清糊涂观念,端正思想;必须先想后说,想好了再说。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必须使用好这一工具。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地纯洁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朱光潜《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夏增田,教师,湖南郴州师范学校教师。

话说“这个”“那个”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