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381

  

《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地图”研究

◇ 高峰 曹俊生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史书,里面有许多军事地图,这些军事地图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这些军事地图,也可以反映出许多历史问题。
  关键词:《三国演义》 军事地图 作用
  地图是人类数学和测量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我国有世界上绘制最早的地图,这就是2000多年前绘制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这些地图,来自长沙著名的马王堆汉朝古墓。地图在战争中的运用极其广泛,并作用巨大,在战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有了地图,就如同身临其境一样,对战场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对作战胸有成竹,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战争奇书,描写了从汉末黄巾起义,魏蜀吴三足鼎立,而一统归晋的波澜壮阔战争场景和历史过程。在《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兴起、发展与灭亡与地图息息相关,可以说蜀国兴亡“成也地图,败也地图”。
  我们知道,蜀国即今四川、重庆大部,云贵及陕西南部,相对来说是一个易守难攻、非常封闭的地区,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即使到了交通发达的今天,入川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对于古代马拉人扛的情况下,若地形不熟悉进兵入蜀无异于自取灭亡。且看:
  军事地图之一:西川地图与蜀汉兴起
  东汉末年,张角掀起黄角农民起义的序幕,没落贵族刘备自涿郡(今涿州)起兵,颠沛流离到荆州避难,徐庶走马荐贤。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中,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诸葛亮纵论天下,分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道,为刘备绘制政治蓝图,即以荆州为基地,联孙抗曹,然后攻取富庶之地——益州(蜀),与孙、曹二家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最后趁机(曹魏内忧外患时)统一天下,继承汉室。“诸葛亮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刘备得诸葛亮之后,如鱼得水。自此,刘备才有了切合自已实际的政治目标和施政纲领,并随即分步骤实施,首先联合孙权,以长江为天堑,抗击南下的曹操集团,创造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赤壁之战;然后取得了荆州这一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最后,伺机攻取益州。
  正在此时,益州刘彰集团为探取相邻的曹刘两大战争集团虚实,派遣张松出使许都(今许昌)。
  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中,益州别驾张松出使许都,张松暗藏西川图本,欲献西川与曹操,但曹操以貌取人,傲贤慢士,拂袖而去,张松感到回蜀没面子,想到荆州见刘备。“试看此人如何,我只(自)有主见”,他先见到赵云,后见关羽,次日,上马不到三五里,见到刘备亲来迎接,遂将西川地图献于刘备,“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张松献图,正中刘备下怀,符合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因此一拍即合,刘备按图索骥,得到了天府之国——益州,自此,三分天下得其一,成就蜀汉政权,基本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公元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才正式出现。)假设没有张松的西川地图,刘备不知要找到什么理由、费多少周折才能得到益州。
  军事地图之二:平蛮指掌图与消除内患
  公元219年,荆州守将关羽受刘备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出兵进攻襄阳,遇上山洪爆发,水淹七军,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吴国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吴杀害,并且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荆州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刘备闻讯后,决定伐吴为关羽报仇,但出兵前夕,张飞又惨遭杀害,杀人凶手带张飞首级到吴请功,刘备带百万大兵杀奔吴国而来,因此蜀吴交恶,终导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并破坏了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联孙抗曹的既定方针政策与建国方略,刘备经此一役,元气大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自己也死于白帝城;值此乱世,南方少数民族孟获集团也趁机叛乱。
  刘备死后,经过诸葛亮几年辛苦经营,蜀国国力逐渐得到加强,为给北伐打下基础,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集团。但南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关系交错,民风骠捍,地形复杂,要取得战争的胜利非常不易。但却正好有永昌功曹吕凯献“平蛮指掌图”,他将雍闓指挥下的南蛮军北进的情形,写成《平蛮指掌图》,呈献给诸葛亮,以为参考。其中将南中地区的地形、气象、风俗习惯,以及南蛮兵器及作战方法,都有详细的分析及说明。诸葛亮将此《平蛮指掌图》作为南征军的作战地图,赖此“知己知彼”的军事地图,诸葛亮才能够轻松地七擒孟获,以攻心战达到完美的全胜,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与蜀汉政权的和谐共处,从而平定南方。
  诸葛亮平定内乱后,为完成其政治抱负与刘备的遗愿,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欲图光复汉室政权,但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最后病陨五丈原。
  军事地图之三:马邈献军事地图与蜀国灭亡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未竟事业,九伐中原,但屡屡受挫,最后不得已,往陇西沓中屯田,以“保国安身”。魏司马昭欲伐蜀,邓艾画沓中“姜维屯兵图”,而钟会献“伐蜀进兵图”,“图中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出,一一皆有法度”。有此二图,魏遂发二路大军攻蜀,钟会与邓艾二人展开了攻蜀大赛,最后钟会三路大军进逼汉中,邓艾四路大军围困姜维,邓艾抱着必死之心,从阴平小路,一路攀山越岭,九死一生,不战而屈江油,江油守将马邈献军事地图,“备写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阔狭险峻,一一分明”,因取涪城,破绵竹,逼近成都,后主刘禅投降,成立四十余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假设没有马邈的军事地图,邓艾的二千人决不会轻易成功破蜀。
  第一百一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中,姜维见蜀汉灭亡,于是假意投降钟会,并趁机离间钟会与邓艾关系,并怂恿钟会伺机自立,献蜀地图于钟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遂创成都。”于是钟会先收欲自立蜀国的邓艾,遂后密谋反叛,但最后事情败露,钟会、邓艾皆被杀,姜维也在绝望中自杀而亡。蜀汉复国的唯一希望破灭。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蜀国因地图立,又因地图亡的一些历史片断,虽是演义却有一定的可信度,军事地图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其实现代战争中地图的作用更为明显,现今战争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地图,还有更加精密的电子地图,可见地图的作用仍然至为关键,正可谓“知彼知已”,才能“百战不殆”。
  
  高峰,曹俊生,河北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地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