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464

[ 仲济民 文选 ]   

“流响”为何要“出疏桐”

◇ 仲济民

  唐代诗人虞世南在托物寓意的小诗《蝉》中这样吟咏:“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借赞美蝉的高洁喻自己品格的美好。众所周知,夏天,蝉到处都是,几乎所有的树上都可能会有蝉,蝉鸣也可能从各种树上传来,作者为什么单单说“流响出疏桐”呢?这个“疏桐”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何为“疏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疏”第『4』条释义为“粗”;《唐诗鉴赏词典》解释说: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可见,“疏桐”即为“粗壮高大的梧桐树”。
  如果单是为了突出蝉的居高,那么除梧桐之外,高大的树木还有很多,为什么单单说“流响出疏桐”呢?作者为蝉选择了“疏桐”这一栖身之处是否更有深意呢?
  《诗经·大雅·卷阿》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菶菶萋萋,写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状凤鸣之声。生长茂盛的梧桐身披灿烂的朝阳,引得凤凰啼鸣,歌声飘飞山冈。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来仪应瑞之物”。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
  宋代邹博的《见闻录》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它是虚构的),故有“百鸟朝凤”之说。它也是中国民间所说的四灵(《礼运》,龙、凤凰、麒麟、龟)之一。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所以,“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而作为如此圣洁之鸟选择的唯一的栖身之所——梧桐,自然就成了圣洁而有灵性的神异植物。
  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借助这一传说表情达意。
  杜甫《秋兴﹙其八)》中写道:“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这里,诗人以鹦鹉与凤凰对举,形容“香稻”、“碧梧”之珍贵华美。
  李贺《天上谣》在描绘天上的美好景象时说:“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之女,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日,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羽化成仙。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小巧的青凤。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天上美好景象的向往。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中有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诗人不仅联想到传说中产于丹山的凤凰,而且还驰骋想象,构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山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诗人使用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如此,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便跃然纸上了。
  所以说,虞世南在《蝉》中为蝉选择了疏桐这一栖息之所,除用梧桐的高大挺拔来突出蝉的居高,为下文“居高声自远”的议论作铺垫外,还有一层用意,即以梧桐的圣洁来衬托栖高饮露的蝉的高洁,正如杜甫以“鹦鹉”与“凤凰”对举,形容“香稻”、“碧梧”之珍贵华美一样。可使读者想见蝉的那种清华隽朗和高标逸韵。
  梧桐高大挺拔,叶子又大,显得生机勃勃,很有气势,深得人们喜爱;人们又常因梧桐而联想到凤凰,祥瑞的梧桐还常在图案中与喜鹊合构,谐音“同喜”,寓意吉祥——唐宋时期,南北各地人们都喜欢种植梧桐。“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庭院里、水井边,常有梧桐树,梧桐树成了房前屋后的常栽之树,分布极为广泛。
  如此看来,让“流响出疏桐”至少可以有如下几层理解:梧桐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树,“流响出疏桐”是一种写实的手法,而不是诗人的一种想象;梧桐高大挺拔,更显出流响之远;梧桐神圣纯洁,寓意吉祥,更能衬托蝉的高洁品质,让人想见蝉的那种清华隽郎和高标逸韵。
  
  仲济民,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流响”为何要“出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