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397

[ 张楠 文选 ]   

古代诗词中清酒与浊酒的意象

◇ 张楠

  内容摘要:在古诗词中,酒是一种常见意象,并产生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酒的意蕴也因此丰富。也因此古人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别称,每个别称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清酒与浊酒。
  关键词:古诗词 清酒 浊酒
  
  在我国,酒的历史就像是一条绵延的河流,在时代的河床上蜿蜒不息。在它缓慢地流淌过程中,集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酒文化。
  在诗词歌赋之中,酒就像是一个散发着浑厚芬芳的幽灵,在古旧的纸页上诉说着饮者的心情,或是临风高歌的愉悦、或是梧桐夜雨的凄凉、或是长亭送别的难舍、或是大漠黄沙的豪情。古人离不开酒,诗词也离不开酒。
  古人对酒是喜爱的,因此给酒取了很多饶有情趣的的别称。比如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有壶觞,“壶觞”本来是指酒杯和酒壶,有时也可代指酒。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另有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酒色微绿,酒的泡沫细如蚁,故有此名,后用“绿蚁”来代指新出的酒。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外酒的别称还有杯中物、金波、忘忧物……
  《周礼》把酒分为“三酒五齐”,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是五种不同成色的酒,为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醴齐是滓、液混合,盎齐是白色之酒,缇齐是丹黄色之酒,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
  可见,酒可分为清酒和浊酒两类。一般来说,清酒要比浊酒金贵。古代的酿酒技术不成熟,因此酿出的酒含有酒糟和渣滓,因此显得酒很浑浊。古人又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饮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里的“清酒”一斗便价值十千钱,极言酒美价高。李白是诗中之仙,他嗜酒如命,也被人成为酒中之仙。但是在这首诗中,面对美酒佳肴,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形象地显示了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抑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相比较清酒来说,浊酒被提及的次数要多很多。
  杜甫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当时,杜甫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流落到夔州。一个“新停”便道出了他身体的衰败,所以才刚刚停止了饮酒。“浊酒杯”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潦倒,美酒饮不起,只能喝一些浑浊的酒。可见其颠沛流离生活的艰难。
  浊酒除了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外,有的还是谦虚地表示,这是相对于好酒来说的。古时候客人来访,便会对客人说:请喝杯薄酒、浊洒。比如明朝杨慎的《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里面的“浊酒”便是此意。朋友相逢,喝一壶浊酒叙叙旧,虽说浊酒,只是自谦,不一定是不好的酒。
  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的“腊酒”也是浊酒的一种。腊酒指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美酒般的醇美。可见,浊酒虽然不如清酒价格高,但是味道却很醇美。
  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这里的“醅”指未滤去糟的酒,就是浊酒。但是“玉醅”是美酒的意思。在崔莺莺看来,张生的离开,使她感到面前的美酒就像是白水一样,表现出崔莺莺当时心情的黯淡哀伤。
  在古人看来,饮浊酒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辛弃疾的《贺新郎》中:“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醪”指汁滓混合的浊酒。魏晋时期,人多以纵酒为清高,于是一些人便把醉酒作为一种求名之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浊酒的妙理。言下之意,只有如陶渊明,才是真识浊酒之“妙理”者。
  可见,在古代诗词中,清酒是价格金贵的美酒,就像是高贵的公主,很少有人会去痛饮。而浊酒虽然相对便宜一些,但是它的味道醇厚,就像朴实的村姑,更加让人喜爱。使用“浊酒”这个意象,诗人词人更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情。
  
  张楠,教师,现居山东邹平。

古代诗词中清酒与浊酒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