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ID: 155384

[ 吴雯雯 文选 ]   

莫泊桑小说中的隐藏艺术

◇ 吴雯雯

  内容摘要:莫泊桑创作所处的时代正是普法战争时期,因此他有许多小说都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如《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和《疯女人》等。同时莫泊桑是一名非常善于隐藏的人,他在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又掌握了如何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给读者启迪。这种隐藏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却又使作品耐人寻味。本文就试图来解读一下莫泊桑作品的这种“隐藏”艺术。希望能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以更深层的新鲜解读。
  关键词:莫泊桑 隐藏 普法战争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出的作品有《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一次政变》《索瓦热老婆婆》和《疯女人》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朴素,结构简单,对比鲜明,没有复杂的情节和高深莫测的玄理,但在看似简单的情节背后,却隐含许多令人沉思的东西。下面就针对莫泊桑的“隐藏”艺术阐述一下观点看法。
  一.隐藏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描写处于战争中的人物时,为了捕获读者,打动读者,进而起到教化的目的,作者除了在作品中不去表现自己,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譬如为了突出中心形象,作品运用了大量鲜明而有力的对比,以恶衬托善,以丑衬托美;为了表达自己厌恶战争的情绪,他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而是用一些百姓当中发生的平凡小事,来隐晦阐明自己和人民痛恨战争,渴望远离战争的情绪。
  让我们先看一下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这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小说,书中通篇都没有细致地描写出羊脂球的心理活动,也没有阐述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和心思,作家只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的方式刻画了一位美丽而不幸的妓女形象。
  车子里的乘客就好比一个社会,有贵族、商人、政客、修女这些体面人,还有一位被人不齿的妓女羊脂球。面对敌人的淫威,卑贱的羊脂球却比那些有身份的人更有骨气。那些人为了个人安危而逼迫羊脂球作出自我牺牲。反过来,他们又对羊脂球横加唾弃。整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的法国社会画面。
  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属于社会的最低阶层,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群。她们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小说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那些所谓上等人中间的。这种身份,不但遭到同车人的蔑视,包括她自己都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记准备食物,饿得饥肠辘辘之时,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在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写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也没有任何讨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现是那么自然。按理说,以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于她的无礼态度,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竟然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象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读到这里,人们被深深触动了。一个妓女,竟然具备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就是隐藏艺术带来的震撼力!像这一类的题材,莫泊桑写过许多。在作家的眼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只有灵魂美丑的区别。
  二.部分视觉形象的“隐藏”
  詹姆斯曾经分析说,莫泊桑的视觉是强有力的,他的眼睛具有敏捷、直接的鉴别力,这足以说明他的描绘总是不同寻常的生动简要。他的描绘从来不是拖沓的,也不是一味分析,或一一列记的,同那种数着项目以便弄清总数的观察者毫无共同之处。他的眼睛挑选起来是毫无偏差的,百无禁忌的,几乎是粗鲁无礼的——攫取事物或情景所在的独特之处,然后以一位大师的巧妙间接手法表达出来,就留下了一幅感人的、独到的图画。
  依然拿《羊脂球》为例,处于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自顾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却迥异于他人。虽然,她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乘车躲避灾祸,但作者却把读者的视觉转移到羊脂球随身所带的衣食上。这里作者没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镇定,但是我们却从羊脂球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严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爷、太太那样,平时傲慢十足、不可一世,发生危险时,却一个个本性暴露,匆忙得连食品都忘记了。看,作者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每个人的言行,只是简单地交待了每个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谁在面临灾难时是勇敢者,而谁是懦夫。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嫌揭露得不够。他以蔑视的口气写到了那些“上等人”为了填饱肚子,全然不顾先前的尊严、面子,而太太们也瞬间将原来故作贞洁的目光变作暧昧、亲切,他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只是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达到果腹的目的。在这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详细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吃相,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会像饥饿的乞丐突然获得食物那样,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比如以下几个描写:
  “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
  “那一篮子东西是吃光了。十个人吃着一篮子东西毫不费力就把它打扫干净,大家视为遗憾的是篮子只有这么大而不更大一点。自从把东西吃完以后,谈话稍稍冷淡了一些,但还继续了一些时候?”
  在这里,我们深深感觉到,作者总是一眼狠狠盯牢人生的某一小点,常是丑恶的、阴郁的、卑贱的一点,把它拿起来,把它压榨得不是怪象横生就是流血不止。有时这种怪象是光怪陆离,有时这种创伤又令人望而生畏。不管是属于那种状况,全部内容是真实的,观察到的,记录在案的,重新再现的,决不是捏造或空中楼阁。
  三.隐藏作者自身
  莫泊桑对人的行为的看法是很简单的,认为它根本不需要什么解释;当真是需要解释时,他实质上也就解释起来了。他的书页中到处散布着特殊的分析;他总是躲在帘幕后面窥视,告诉我们他所窥探到的事物。
  如在《菲菲小姐》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威廉艾力克的正义和愤怒,甚至她作为妓女身份的放荡,作者都是本着忠实的原则来创作的。他没有因为要突出主人公的正义勇敢,而故意夸大艾力克的美德。她不同于羊脂球那样的懦弱性格,虽然与她的伙伴们一样正义爱国,但面对普鲁士人的侮辱,她比其他的妓女表现出更加大胆地反抗。这一群妓女和羊脂球不同,她们对于向德国人出卖肉体无所顾忌,但是她们又有着严格的原则,对于那些侮辱法国的普鲁士军官表现出显而易见的愤怒。最终,被激怒的威廉艾力克将匕首插入侮辱自己祖国的上校“菲菲小姐”胸口,以一个普通妓女的身份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
  作者显然是同情和敬佩艾力克的,他因为熟谙隐藏的技巧,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观点,但是我们从故事的结尾却不难体会到,莫泊桑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归宿,让她不但躲过了德国人的搜捕,而且在战后嫁了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以后,一个爱国者帮助她离开了妓院。这个爱国者没有偏见,爱她的英勇行为,后来又进一步爱上了她本人,娶她做了妻子,使她变成一个和别的许多夫人一样值得敬重的夫人。”她的命运之所以强过羊脂球,在于她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的勇敢坚定。她不但没有羊脂球的懦弱,反而从她刺杀敌军军官而后匆忙逃跑看出,她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本性。
  作家虽然掌握着“隐藏”的艺术技巧,但是显而易见,相比境遇悲惨的羊脂球,他虽然同情怜惜她,却更加偏爱后者——威廉艾力克。这个普通妓女的行为,不但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也给了整个被敌人控制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村庄以巨大的鼓舞。作者虽然没有阐明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但是在结尾,出于对主人公的支持敬佩,他用村庄里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于整桩事件所抱有的巨大热情和振奋。这次事件,使村庄里原本寂静了很长时间的大钟敲响了,同时也敲响了每一名读者的心脏。我们在禁不住为这名妓女喝彩的同时,早就忘记了她的身份。她像每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一样,值得我们尊敬佩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莫泊桑作品的隐藏艺术,这种艺术使莫泊桑的作品读后充满了回味。我们分析鉴赏一个作家的作品,其实并不是为了记住什么内容,而是要用来指导当代的创作,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作家的创作常常受到了当局的干预,因而对于作家来说,恰当地使用这种“隐藏”的艺术,可以减少作家创作时的干扰,也可使作品更加出色,所以这种艺术,应当引起文学研究的注意。
  
  参考书目:
  1.《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 张冠华等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小说的艺术》 亨利·詹姆斯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3.《莫泊桑小说精选》 译林出版社
  4.《外国文学史》(上册) 郑克鲁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世界史 (近代史卷)》 齐世荣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雯雯,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莫泊桑小说中的隐藏艺术